《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脊椎、畸形、缺陷”等生字詞的音形義,了解作者邱仁宗的常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人與克隆人的區(qū)別、為克隆人辯護的理由及反對克隆人的理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理解作者可以發(fā)展克隆技術但不可克隆
人的觀點,激發(f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情。
教學方法:自讀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及常規(guī)教具
教學重點:通過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人與克隆人的區(qū)別、為克隆人辯護的理由及反對克隆人的理由。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作者可以發(fā)展克隆技術但不可克隆人的觀點。
前置練習:自讀課文,查找有關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資料和觀點。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提問:
問題:你是怎樣理解“梁思成只能屬于這個世紀”這句話的?
明確:這是對梁思成在這個世紀做出重大貢獻的肯定,也是對梁思成以后中國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損毀,再無可以來讓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聲出的深深遺憾。
二、導入新課:
自半個世紀前(1953),沃森和里克歷史性地發(fā)現DNA的螺旋結構以來,科學經歷了飛速發(fā)展,基因重組、動物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胚胎干細胞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試管嬰兒、基因檢測和治療等科學突破和醫(yī)學奇跡,給人類帶來莫大福祉,同時也引發(fā)了空前的倫理沖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三、出示學習目標,共同確認目標。
學習目標具體內容見上。
四、學習新知:
一)交流預習成果并檢查預習:
1、識記字詞:克隆lóng 畸形jī 哺乳bǔ 概率lǜ 干預gān
脊椎 缺陷 估量 納粹 歧視 截然不同 剎車
2、詞語解釋:
克隆: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復制出遺傳性狀完全相同的生命物
質或生命體。
培養(yǎng)基:人工配制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yǎng)基質。
畸形:不正常的形狀。 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相同
3、作者常識:邱仁宗,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文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兼職教授,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技術網絡2002年度倫理學獎獲獎人,國際單體型圖委員會委員,國際婦產科聯(lián)合會生殖健康和婦女健康倫理委員會委員。是我國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家,他對人類胚胎干細胞中的倫理爭議深有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初,把生命倫理學系統(tǒng)地介紹到中國。
二)自讀全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篇什么文體的文章?
2、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
3、全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文章首先明確克隆人與人的含義與區(qū)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概念,然后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述。正論,先把對克隆人提出的理由列出來,再用大量的事實為依據加以批駁,告訴我們克隆人的嚴重后果。在反面論證時,先列舉了一些不能成立或不是根本性的理由,然后從倫理學的角度對克隆人做了根本性的闡述。最后得出結論:發(fā)展克隆技術,不要克隆人的方針是正確的。
4、人與克隆人的區(qū)別在哪里?為克隆人辯護的理由及反對克隆人的理由又有哪些?
三)分組討論理清結構:
全文由三個小標題把文章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介紹人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集合體,說明所謂的“克隆人”是什么意思。
第二部分:反駁在倫理上可以克隆人的理由。
第三部分:辨析反對克隆人的理由。
第四部分:得出結論,在技術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倫理上不應該做。
五、小結與檢測:
這篇文章分析了可不可以克隆人的問題,闡明不能克隆人的觀點。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作者___,當代學者。作者在克隆人的問題上作者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六、作業(yè)布置:完成《同步配套練習》P7 一。
七、板書設計:
課后分析: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
人與克隆人的區(qū)別
為克隆人辯護的理由
反對克隆人的理由
【《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環(huán)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教案(通用14篇)02-15
試析黑格爾倫理學的幾個突出創(chuàng)見論文03-19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02-28
數學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1-29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
《租船問題》優(yōu)秀教學設計02-10
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工作計劃范文03-26
關于農村醫(yī)保問題的調研報告02-17
關于《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03-19
進城務工子女教育的問題總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