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经典一区,日韩a免费,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国产免费一级视频,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品三國讀后感

時間:2025-04-10 15:50:16 賽賽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品三國讀后感1000字(通用1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三國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三國讀后感1000字(通用16篇)

  品三國讀后感 1

  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曹操都只是一個狡詐陰險、殺人無數(shù)的政治人物,這當然要歸功于羅貫中了。但是,讀過《品三國》的我卻能打保票的說:“這不是歷史上的曹操!

  曹操是宦官出身,這令士人從骨子里看不起他,但他19歲舉孝廉,20歲當上了洛陽北部尉。在洛陽任職期間,他造五色大棒,又在大門邊掛10根,大告洛陽:“誰犯了法,不管你是誰,一律依法辦事!笨蛇@發(fā)出幾個月,蹇碩的叔叔便犯了禁夜令。曹操毫不含糊,大手一揮,斬!這體現(xiàn)了他的“公”。后代理兗州牧,以兗州為根據(jù)地,優(yōu)待俘虜,出奇謀,大破黃巾。他還大力屯田,把土地獻給國家,送給流民,這是他的“勇”與“謀”。

  但若要稱霸一方,只有“公”和“勇”是不行的,這必須有一群人幫你。曹操迎天子到許縣,又發(fā)《求賢令》,廣收人才,他不像袁紹一般,只招名人;也不像劉表一樣有賢人而不能用。郭嘉棄袁紹奔曹操;毛玠只身奔曹。為什么?只因曹操海納百川。他又心胸寬廣,不計過往——陳琳罵他祖宗三代,但曹操卻看重其才,不斤斤計較;魏仲叛他,他卻能理解魏仲的苦楚。他比劉備更仁義,因為他知道別人的苦處;他比孫權更會用人,他是有才就用,不論出身。所以連“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边@也充分體現(xiàn)了曹操與他手下人的“和”。

  我相信若在太平盛世,曹操定能是一位能臣?纱丝虆s在亂世,此時漢朝分崩離析,獻帝流亡,這時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大漢收拾這一爛攤子。袁紹不行,他心胸太過于狹窄;孫堅不行,他此時毫無威望;劉表和劉璋也不行,他們只能偏安一方;劉備更不行,此時他只能寄人籬下。只有曹操,他打挾天子以令諸侯,眾人不敢與之爭鋒,征袁紹,大敗之;誅呂布,使其斬;戰(zhàn)袁術,逼其死?墒请S著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罵他的人也多了,他不得不背上“奸人”的.名號,用他的力量去支持漢朝,這便是曹操的“!绷。

  然而,若是一般人,早就被罵哭了,可曹操的心態(tài)不是一般的強大。赤壁大敗,他回來時卻大笑:“若劉備火燒華容道,我的骨灰早就在華容道了!倍覀兛梢栽凇度龂尽分锌吹健疤娲笮Α敝惖脑~,也可以在《三國演義》中看到“曹操笑曰”之類的詞?梢姴懿偈且晃粯酚^主義者——與別人聊天聊到好玩的,便大笑;打仗輸了,也不傷心,大笑幾聲就過去了。當然他的笑有時也是暗藏殺機,或冷笑或諷刺的笑。但是他卻能笑的出,這不就是他的“樂”嗎?

  曹操便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從一無所有到有了三國中最大的魏國,這其中有數(shù)不盡的艱辛。他沒有孫權的繼承土地,也沒有袁紹的“四世三公”的威望,他甚至沒有劉備的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牌。但他成功了,這其中支持他的既有他的“和”,又有他的“公”、“勇”、“謀”與“樂”。好一個曹操!

  你還想更加了解曹操以及其他三國歷史人物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后感 2

  暑假里我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充滿了興趣。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它的作者羅貫中在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選擇了“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來指導寫作,情節(jié)上也有它虛幻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著妙棋……

  讀玩這本書,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對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就說曹操吧,在看《三國演義》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角色,看通過易中天,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用人才能。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

  一個企業(yè)靠什么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yè)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yè)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yè)。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yè)迅速的發(fā)展并壯大起來。

  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如果老師知人善用,不僅能培養(yǎng)出一批管理型學生干部,也能減輕自己的工作量,真是一舉兩得。每個班都有班干部,老師不在的時候,班干部就是班級的核心。每個班干部分管到位,這樣下來,讓各處干部管到位,層層負責,我們的班級管理也將更有實效了。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明白了曹操為什么能夠一步步地走向強大,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 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品三國讀后感 3

  三國之戰(zhàn),以魏蜀吳之戰(zhàn)為題。而此文則著重描寫赤壁之戰(zhàn)初期東吳與魏國之間的斗爭,亦即周瑜與曹操之間的智斗。

  其時,曹操率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進攻東吳。初戰(zhàn)即大敗于周瑜幾十萬人馬。正值無計可施之時,其手下謀士蔣干自恃巧舌如簧,自告奮勇前去勸降。怎知此意正中周瑜下懷,如此這般安排,設下連環(huán)計等蔣干前來。寒暄一番,以敘舊為名迫使蔣干封口,又以免提軍旅之事設下埋伏。酒過三巡,故顯兵精糧足之氣概壓倒蔣干。怎奈蔣干躊躇滿志,三計過后,只可勉強招架,毫無反擊之力。夜半時分,周瑜佯裝醉酒,利用蔣干不甘落空,曹操多疑之心,借刀殺人,巧除曹軍二員大將,待曹悔時已晚矣!讀罷此文,有感于蔣干中計之由,頗生感慨。先談蔣干其人,他在這一事件中,扮演了一個可笑的`角色,被后人當做唇齒之間的笑談。其實蔣干也并非平庸之輩,能在曹操手下謀得一席之地,已非常人可及,更何況在曹操無奈之時,還可以出謀劃策,不可小覷。而他落敗中計之由,是因其太過自負,沒有看清對手是何許人物——周瑜周公瑾!連曹操這樣久經沙場的老將亦常敗于其手下,更何況蔣干!然而蔣干卻不自量力,自覺能言善辯,又與周瑜有同窗之誼,結果卻碰了一顆大大的釘子。蔣干的此番經歷,給我們一個啟示,只有認清自己和對手,作出正確判斷,做到知己知彼,方可取勝。

  說道“知己知彼”,我們不得不談到周瑜。在這方面,周瑜就做得非常漂亮。周瑜自幼飽讀詩書,才智過人,在此番斗爭中,曹操剛剛安營扎寨,周瑜便親自探了個虛實,將曹軍人馬糧草數(shù)目分布摸了個清清楚楚,為日后之戰(zhàn)做了充分的準備;繼而群英大會,被他布置的計劃周密,無懈可擊。蔣干一到,先點破“為曹氏作說客耶”令其陷入被動,繼之炫耀實力懾服其心志,而后佯作睡夢囈語激起蔣干疑心,故意使他拿走假信,從而借刀殺人,除掉曹軍兩員大將,使曹軍大敗,反間計用的是何等之妙!他機智多謀,行事迅疾,明與蔣干暗斗,步步緊逼,實則為與曹操明爭,氣勢咄咄!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是何等的氣概!何等的灑脫!令人嘆為觀止!

  再說這曹操,何等智慧,兵法謀略,精中之精,經驗豐富,心思縝密?蛇@樣的一個人怎么會敗在周瑜手下呢?他其實并不差于周瑜,而是輸于疑心太重,又恰恰被周瑜抓住了這一弱點,做了文章,利用他的疑心,使得他老人家偷雞不成蝕把米,待到覺醒時,已落得兩手空空,痛失主將?杀蓢@矣!

  讀三國,品三國,意蘊深遠,收益頗豐!

  品三國讀后感 4

  首先我想說,在看易中天的課之前,我對歷史、文學興趣不濃。四大名著幾乎都沒看過,因為曾經在小學借來看了三國演義(小學版),但是沒有細讀;《紅樓夢》借過,可是只看了幾頁就還回去了,看不懂。 “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袁紹是個績優(yōu)股的時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劉備是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績優(yōu)股,這兩個人現(xiàn)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們就別干了這事,那錢都被他們賺了!薄 你司馬懿僥幸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貪得無厭又來打我。你來打就來打吧,我現(xiàn)在都準備好了。我現(xiàn)在街道已經打掃干凈,準備你來屯兵,我已經殺了羊,煮了酒,準備犒勞你的三軍。你既然來了你就進城來嘛。司馬懿這時候已經來到城下了,這哥們兒什么意思?邀請我上樓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這個當呢,撤!撤軍了!奔热欢际且獙W,我覺得如果能做到有興趣的學,聽著這些笑話學習效果不是更好嗎?我為什么迷上了易中天呢?面對面節(jié)目問易中天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歡易中天的課呢?易中天的回答是“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會的某種心態(tài),或者說某種需求。至于是哪一種心態(tài)和哪一種需求,讓評論家去說三道四,讓研究者們去得出結論吧!蔽蚁胍追蹅円欢ㄊ且环N迫切希望了解歷史,但又不希望于普通枯燥課堂的需求,由于原來沒有這種授課方式,所以易中天非常受大眾的歡迎。易中天給講課的老師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盡管我還沒有全部看完,但這里先談談我的總體收獲。首先,我知道歷史有多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我們想要了解就是那被蓋了多少層民間形象和歷史形象里面的歷史真相。第二,在聽故事的感覺下聽完一節(jié)課,比看書要好。為什么不能用現(xiàn)在的流行詞去理解古文呢?又能吸引住學生,又能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比如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一米八四,26歲,而且容貌甚偉,不叫帥哥叫什么?叫偉哥?第三,我可以了解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學聰明些。在待人和用人方面可以向曹操學習;規(guī)劃要像諸葛亮一樣仔細;出擊要像孫權那樣果斷,不能像劉表一樣守中立,當老好人。不能兩邊都占著,最后的結果只會是哪邊都占不著。

  我會繼續(xù)關注百家講壇,它能讓我在聽故事中深入了解歷史,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

  品三國讀后感 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還在,夕陽幾度紅。白發(fā)漁樵江渚,習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渾濁的酒相遇了。古今有多少事,都是笑話。”短短的一首詩概括了《三國演義》中物是人非、變幻莫測的局面,但在這短暫的輝煌消失后,留下的是他們永恒的感情。

  還記得桃園酒后三兄弟結拜嗎?也許后人已經忘記了,但他們三個卻刻骨銘心,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而是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壯志!他們一起征服四方,血戰(zhàn)沙場,面對強敵無畏,唱著“三英戰(zhàn)呂布”的故事,面對誘惑不妥協(xié),寫下了“五關斬六將”的傳奇。但最終的結果并不令人滿意。關羽因粗心大意失去了荊州。張飛很生氣。他在準備為二哥報仇的那天晚上被迫害。劉備聚集的數(shù)百萬軍隊也被魯迅燒毀了700英里。他們的故事只有無盡的遺憾和淚水才能講述。

  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徐舒可以說是王佐的才華,與三國中的普通人不同。早年,他協(xié)助玄德(劉備)為他提出建議,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成就。然而,在這個戰(zhàn)爭的時代,我們真的不能忠孝兩全。無奈之下,我們推薦諸葛,為劉備光復漢朝的事業(yè)做出了最后的巨大貢獻。然后我們去了曹營。我們原本想盡孝,但母親不堪恥辱,上吊自殺,最終結束了“兒子想孝卻親不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東漢末年,軍閥分離,收到一封家書并不容易!即使徐舒知道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回來,他也毫不猶豫地去了曹營。雖然結局并不華麗,但他真誠的'孝道感動了后世有多少孝子,讓許多離家出走的游子淚流滿面!

  在這個百年的混戰(zhàn)中,世界上沒有穩(wěn)定的地方,甚至軍營里也有很多危機——當時曹操在繼承人上猶豫不決。時間長了,他的下屬分為兩派,一派支持曹丕,另一派支持曹植。他們勾心斗角,陰謀,使軍營烏煙瘴氣。最后,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的幫助下,曹丕成功登基。然而,繼位后,他一步步逼迫曹植傷害手足,以消除未來的麻煩!被曹植悲憤欲絕的七步詩堵得啞口無言!斑@種感覺可以看作是一種記憶,但它當時已經失去了!币苍S多年后的某一天,曹丕會為自己的殘忍懺悔。畢竟,血濃于水。這種互相欣賞的感覺怎么能抵擋住所謂的國家呢?

  一代英雄終成幻夢,一代友誼鑄就永恒。羅貫中筆下令人不安的感情,讓人物血肉兼?zhèn),栩栩如生,演義了一個流傳千古的三國傳奇。

  品三國讀后感 6

  暑假里我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國》,感想頗多。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我很欣賞這本書,它以《三國志》等正史為藍本,而不是完全考慮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jié)。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許多三國歷史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曹操,他在人們心中是個大奸臣,篡位奪權,可那是他的兒子曹丕干的`。曹操屠過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許多欺負老百姓的權貴。易中天老師給他的評價是一個奸雄,我覺得易中天老師的評價很客觀?梢字刑炖蠋煂χT葛亮的評價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老師說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發(fā)明家,并沒有說他是軍事家,我懷疑易中天老師是不是搞錯了。通過閱讀《品三國》一書,我才知道原來《三國演義》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實,但我也很欽佩羅貫中,能寫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老師說火燒博望坡,空城計都是不真實的,但火燒新野是劉備的杰作。諸葛亮最大的貢獻是說服孫權,聯(lián)吳抗曹。諸葛亮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他還是杰出的發(fā)明家。他潛心鉆研,發(fā)明了連發(fā)的弩。不過我最佩服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赐赀@本書后,我更深地了解了這兩位三國歷史人物。此外,我還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關羽。關羽是一員虎將,可是他把荊州給丟了。這個原因,通過易中天老師的分析,令我大吃一驚。原來關羽也有缺點。我以前一直認為關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樊城,雖然水淹七軍,可過于輕敵,沒想到,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巧奪荊州。最后,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起被孫權所殺。分析關羽這個悲劇人物失敗的原因,易中天老師認為關羽這個人一是很驕傲,二是對部下太嚴,三是他太輕敵,做事疏忽大意。他在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前對自己的一個部下竟然這樣說,看我回來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蟬,敵人一來能不投降嗎?關羽為什么能當荊州守將呢?因為整個蜀軍就他一人會訓練水軍,而且他文武雙全,工作能力強,加之劉備過于信任他。

  通過這三個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圍繞這個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實,三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給了我們很多經驗教訓!镀啡龂防镞有許多歷史故事,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確實是一本好書。

  品三國讀后感 7

  三國是一個風云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里大顯身手,叱咤風云,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里有天下紛爭,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云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坂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zhàn)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于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么會如此發(fā)展?諸葛亮為什么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么最后會餓死于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xiàn)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易中天,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易中天的魅力也著實讓人著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溫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為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己的戰(zhàn)馬非常有情意,他就說:“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币徊孔髌纷屛覀兛吹搅索攘κ愕囊字刑,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于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臺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著,品味著。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板,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yè)的人也紛紛參看。據(jù)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yè)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zhèn)洌ú攀桥e;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00年仍未許多專業(yè)人士所采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品三國讀后感 8

  百家講壇之易中天品三國賞析懷著對三國的向往之情,為重溫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與智慧,我觀看了央視百家講壇推出的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主講的《易中天品三國》欄目。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那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小說演義,戲劇編排,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觀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重生,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xiàn)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畫龍點睛品三國,繼往開來說三分。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jù),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tǒng)一的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里,《易中天品三國》講述了三國時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徹,曹操、周瑜、關羽、魯肅、劉備、孫權等人在他的`妙筆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全面,更顯真實,《三國演義》里面的偉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點功勞,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讓鬼神都來顯靈顯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與神圣,其實多看幾遍,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譜。易中天對人物的評述比較真實,是因為在他看來:惡人不一定十分惡,時勢、環(huán)境都是造就人向惡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響的。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所折服。

  易中天教授的講解非常幽默,對歷史的態(tài)度非常認真,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實。讀完易老師的書后給我很大啟發(fā),而我們應該從他的這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中反思我們教學的態(tài)度:怎樣在今后的教學中抓好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新教法,突出重點,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各項能力的直接動力!我們應當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fā)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學會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chuàng)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比龂臍v史值得我們去品讀,去研究,去分析。讀歷史,聽講解,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思維,使自己有所裨益。

  品三國讀后感 9

  最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并且我還購買了《品三國。上》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很多收獲。

  我最喜歡的學科是歷史,特別是中國的古代歷史更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我很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去看看過去五千年里我們的國人所經歷過的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古代一直是我憧憬的地方。如果有時空之旅,能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過去,我也想去那充滿神秘色彩、撲朔迷離、英雄輩出的三國游覽一番。想見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堅忍不拔的劉備,英武瀟灑的周瑜,還有我非常敬重的關羽,但我最想見的.是曹操。

  曹操是歷史上有很大爭議的人物,史家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中國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亂臣賊子,心胸狹窄,民間對他的看法亦是如此。在國粹京劇中曹操的臉譜是白臉,代表著奸詐的性格。從小到大我都認為曹操是個大反派,是小人,更是一個大壞蛋,但是看了《品三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改變了很多。

  首先我不否認他有很大的野心,但從易中天先生對初期曹操的詳細分析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正如易教授所說的非常大氣的,甚至是一個可愛的奸雄。從他對生活的隨意態(tài)度,對家人對朋友的重情重義,這與《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孑然不同,我對他本來厭惡的感覺多了些欣賞和佩服。

  曾經學過他的一首《步出夏門行其二》,我在這其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句中感受到了曹操胸懷大志的豪情壯志。在曹操其他的文學作品中也感受到了他的英雄氣概。還有他對背叛他的人寬容也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寬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

  因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刻畫使他在民間被人謾罵,但歷史上的曹操卻又是那么的不同尋常,想想自己以前真是錯怪了他,在此我對他表達我深深的歉意。不過不管他究竟如何,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不能被一些言語而影響到自己對事對人的主觀判斷,否則象對曹操這樣的“誤解”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我們要使自己的頭腦保持冷靜狀態(tài),客觀地看待事物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通過易中天先生的介紹,我們看到了一個較為真實的三國。而《品三國》的熱銷則是一樁辛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重視我國的歷史,正確認識這段歷史。這也是中國文化之一,希望我國的文化能被更多國人所了解。

  品三國讀后感 10

  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又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三國前前后后九十年這一段歷史中,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zhàn)事頻繁,民不聊生。然而,亂世出英雄,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魏蜀吳三國剛一滅亡,史書的記載就眾說紛紜,學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國歷史的戲劇性讓它成為了史學文學家們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對象。

  有那么一個人,他雅量,機敏,風趣,深沉卻又狡詐,詭譎,冷酷,殘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個性十足又如此富戲劇性。不難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很多史學文學家都不喜歡他。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我看來,讓他們痛恨的,還是曹操說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么一句話。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反過來說,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也就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了出來,至少,他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三國演義》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寫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說是對曹操的一個評價。亂世如三國,曹操身處其中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梟雄了。但無論是梟雄還是能臣,曹操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初中時曾經學過一首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若沒有足夠的雅量,又怎能寫出如此氣勢的詩賦?怎能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業(yè)?

  在各類正史野史中,經常會談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譏笑……似乎他始終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zhàn),曹操也會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風趣與可愛。據(jù)《三國志》載,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zhàn)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后伸長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并沒有四只眼睛兩只耳朵,只不過多了點智慧!”在戰(zhàn)場上,曹操仍然如此灑脫風趣,更不用說在平時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國》中,作者易中天從一個更平民化,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三國故事。歷史總是真真假假,是非紛爭,無人說得清。但在《品三國》中,你將看到一段段更客觀、更全面的三國史,一個個更客觀、更全面的人物。

  品三國讀后感 11

  相信大家都聽過有關三國的故事吧,那些故事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我也是一個小三國迷,但不是對它特別了解。我只知道一些人的小故事,而真正的歷史并不知道多少。

  然,一本書解決了我的苦惱,那就是易中天教授寫的品三國,它讓我了解了那段諸侯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爾虞我詐﹑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歷史。

  也許人們早就已經對三國中的某些人物有了定義或評論,像諸葛亮,一提起這個名字,人們腦海里就一定會浮現(xiàn)出“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料事如神”“忠貞不渝”這類詞語,而一提到“曹操”這兩個字,人們就會說這個人老奸巨猾,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為什么人們的腦海里都會有這樣的`定義呢?我想,這是因為一本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它始終是一本小說,不是史書,有許多情節(jié)都是為了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而編出來的 ,所以并不可信,但人們往往都會把這些虛構的故事當真,從而使一些人蒙受了不白之冤。

  而品三國這本書使易中天教授翻閱各種史書,經過百般推敲,站在政治角度,仔細琢磨才寫成的,很值得我們信任。

  從書中我知道了人們說的諸葛亮并不使那樣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大部分重大的戰(zhàn)役都不是他指揮的,但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打的戰(zhàn)爭都是有政治目的的,目他光遠大,是一個治國奇才,只有他的“政府”最像政府?赏瑫r他是一個非常重權利的人,心胸并不寬廣,在有些的 地方表現(xiàn)的 很虛偽。

  而曹操,他也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奸詐狡猾,卑鄙無恥,難不成就因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斷定他是一各奸詐狡猾的卑鄙的人罵,況且他有沒有說這句話都是個問題。相反,曹操是一個當時少有的梟雄。他為人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主張唯才是舉,所以許多能人智士都來投靠他。有些時候他的舉動卻確實很過分,但在那個年代,那個爾虞我詐的年代算的了什么呢?

  至今中外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的人啊,有的被白白冤枉,遺臭萬年,有的并不是那么偉大,卻永垂不朽(不指諸葛亮)。也許只有像品三國這樣的書才能為被冤枉的人討會公道了!

  這一切的誤會不都是因為人們的不分是非,沒有細細的思考就隨便下定論的后果嗎?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羅貫中,他只不過在創(chuàng)作小說,更多是站在文學角度考慮的,不能因為他改編歷史就去批評他,如果你去批評他不也是一種因為沒有細想而直接下定論而造成的誤解嗎?而且,品三國這本書也不一定是對的,也一定有許多錯誤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它可靠就把它當最真實的。

  品三國讀后感 12

  品三國是易中天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

  作品在一開始就明確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的三種歷史人物形象。這就給了我一種期待:他可能會從歷史的角度去說一下某些主要人物在歷史當中的真實形象,與文學民間形象的差別,以及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

  但結果并非如此。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的方式,也并沒有非常明確的區(qū)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甚至對于歷史、文學以及民間的人物故事劇情演藝也都是魚龍混雜的。一會兒用正史,代表自己客觀深邃的歷史觀,一會兒又利用三國演義當中的劇情去非常感性的`演繹人物之間的關系。

  這個特點在演繹曹操故事的時候,被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在品三國的一開始,易中天尚能在演繹的過程中,比較明確的說明演義和史書中曹操表現(xiàn)的區(qū)別(例如曹操聽到自己是亂世奸雄之后的表現(xiàn)差異,例如曹操“寧負天下人”的話術差異)。這種比較新奇,而且鞭辟入里的剖析古代人物人性的方式,在當時的我看來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但是到了后來,這種剖析變了味道,對于正史當中惜墨如金的非重要人物,易中天先生增加了對這些人物的感性描述,心理狀況的描述(非常典型的,就是煮酒論青梅故事的引入,該故事并未見載于史書)至此,作者已經完全的將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混為一談。這就造成了我等讀者的疑惑:這位老師說的,到底是歷史?還是真實發(fā)生的史實?所謂的品三國,是品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

  正統(tǒng)研究歷史的方式,是從社會、經濟、制度等各個方面去剖析一段歷史的真實存在,再進行解構的一個過程。因此,正史的研究方式一定是立體的,一定是有多重邏輯的。而品三國的方式,卻并非真正歷史研究的角度,個人感覺,他仍然是一種典型的文學鑒賞的角度。

  文學鑒賞角度強化了英雄在歷史當中的潮流引領的作用,三國志,三國演義都是這種基本觀點。因此他們會認為關鍵英雄的出現(xiàn),推動著歷史的發(fā)展。不說這種觀點是對還是錯,但是承襲了三國志三國演義基本結構的品三國,實際上也是一種英雄史觀。肯定英雄的作用,夸大斗爭的必然性。

  例如袁紹與曹操的爭霸,個人認為他在勝敗有憑當中對兩位的分析,其實就有失偏頗。曹操全是優(yōu)點,袁紹一無是處。既然袁紹那么不堪,為什么還會在十年之內占據(jù)四州。而易中天本人對于袁紹槽點的評估,又如何保證沒有經過歷代史家“勝者王侯敗者寇”方式的潤色呢?

  所以,雖然作者在開篇就打出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的差別,但實際品三國并不能算為一部客觀的史詩,他只是易中天本人對于三國這段歷史,在文學層面的一種解構,而且僅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品三國讀后感 13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jù);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tǒng)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品三國》,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xiàn)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為我們解開歷史謎紗,將三國人物和歷史細細解剖。

  在三國這段歷史長河里,曹操的形象素來就不太好:在羅貫中先生的名著《三國演義》里,曹操就是個“奸賊”;在戲劇舞臺上,他也只能以“白臉”的形象出場。“老奸巨猾”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而魯迅先生卻稱曹操是一位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賊還是英雄呢?

  最讓民眾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國演義》中他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睍惺紫瘸吻辶诉@一點。其實,曹操殺了呂伯屠一家而發(fā)現(xiàn)自己誤殺無辜后,正史是這樣記載的“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一:這里的“人”特指呂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圍顯然大之又大。范圍不同,“惡”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二:曹操這里是就事論事。是啊,“我”雖然錯殺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復生,“我”也只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但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變得理直氣壯,一貫如此了。所以僅憑此話,是不能直接給曹操扣上一個“奸險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漢書》中許劭迫于威脅和聲望之間,“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俅髳偠。”當時“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亂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悅而去”了!度龂萘x》中許劭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笨刹懿俚姆磻獏s變成了“操聞之大喜”——曹操怎么會大喜呢?好像有人從小立志就要當奸雄似的。(毋庸置疑,《三國演義》是文學史上的著作。但這部作品注重藝術性,再加上元代對曹操的“時代意見”,如果當作史料讀,就定有偏差之處。)

  所以,總體來看,曹操既談不上“奸賊”,又比英雄差了些。我們暫且可將他視作“奸雄”,不過前面還要加上不可丟的三個字:可愛的。

  不過,如果說這本書只是讓我更加了解三國的真面目,那就太膚淺了。

  現(xiàn)代人中有誰見過曹操呢?沒有。那易中天先生又何必大費周章來澄清歷史事實呢?曹操的聲譽有那么重要嗎?其實,這不是所謂的毫無意義,而是對歷史的尊重,對靈魂的尊重!這是多少人缺乏的精神財富。

  是的,歷史要清白!這是一種尊重。

  品三國讀后感 14

  那是一個烽煙四起的年代,刀光劍影中閃爍著殺機;那是一個疑竇叢生的年代,上演著各種奸猾狡詐的角色;那是一個民不聊生的年代,黑暗籠罩著龍蛇混雜的亂世,《品三國》,作者犀利地把這風塵老朽的歷史面紗層層揭開,抽絲剝繭,為我們講述其中的傳奇……

  曹操,那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兒時雖然有一點紈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時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賈詡等有才能的謀士前來投靠!爸问乐艹,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論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論眼光,深謀遠慮;論武藝,亂世之奸雄。曹操善于聽諫納賢,“奉天子,修耕植,蓄軍資”就是毛出的點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遠勝于志大才疏的袁紹和袁術。曹操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虛名與虛榮對他來說只是過眼煙云,他要的是實力——身邊的謀士、勇將。他的重義才使得關羽在危急時刻放他一條生路。而且娶妻娶賢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養(yǎng),十分賢淑,這才能為有一點野心的`曹操開拓社交路線。只有能夠體貼下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夠得到下屬忠心地擁戴。

  如果曹操沒有才略,就不會廣招賢士;如果曹操沒有雄心,就不會與劉備抗爭;如果曹操沒有寬大的胸襟,就不會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如果曹操不會體恤下士,就不會受到眾將士的擁戴和忠誠;如果曹操不會聽取諫言,就不會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沒有深謀遠慮,就不會自己稱王了。

  現(xiàn)在,就來談談曹操的謀士吧!毛為曹操提供的“綱領性文件”,使曹操贏在起跑線上;張良”;張繡和賈詡,投靠,叛變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作為初中生的我們,應該像曹操一樣擁有遠大的目標和志向,并為理想堅持奮斗,我們應該做好我們的本份工作——學習。學新知識,溫故舊道理,才能進步,才能有所收獲。我們不需求像三國時的人物那么出名,令后人敬仰,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好,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名利是身外之物,我們要像曹操一樣把它們當做是過眼煙云,不足以為其啟齒。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不斷地向前走就足夠了。

  全覽《品三國》,推翻了人們對《三國演義》中事件的印象,并使歷史人物真實而又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假如說《紅樓夢》是文學與歷史的結晶,那么《品三國》就是感觸與品位的精華;假如說《水滸傳》是正義與勇氣的代表,那么《品三國》就是謀略與才智的升華;假如說《西游記》是堅持與忠義的化身,那么《品三國》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煉。

  所以,《品三國》是一本令人回味無窮、茅塞頓開的書,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品三國讀后感 15

  我迷上,或者說關注《百家講壇》,是從易中天開始的。易中天站在講臺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歷代帝國的惆悵,三國的風風雨雨,茶油煙酒的典故,中國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異……娓娓道來,讓你喜不勝收,讓你驚嘆中華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讀。

  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易教授開講了:話說東漢末年……

  于是有飄逸瀟灑的儒將風度的周瑜徐徐走來,讓蘇軾贊嘆不已,直作“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在大家的印象中,長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開始在易教授的點撥下得到正名。其過人的文采才華和卓越的軍事能力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驚喜之余,人們對三國這一人才輩出的時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喜歡易中天的詼諧機靈,還有他那既高深又嚴密的評論。他不信《三國演義》里的故事,因為小說家的言論往往最不可靠。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他考證《三國志》、《魏略》等正史書,再加上自己有條理的科學推理和綜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釋。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因為要做到用純粹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歷史現(xiàn)象非常不容易。

  為此,易中天拋棄了“狀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狀劉備多善而近偽”的劉玄德;拋棄了只會奸詐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論;拋棄了因小氣而死的周公謹。拋棄了只憑成敗論英雄的偏執(zhí)觀點。

  另外,易中天對“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劉表,“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三國中常認為是失敗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觀的評價。

  最后點明了深層次奧妙:三分歸晉并不是魏、蜀、吳的無能,而是同為寒士階級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們,并不符合士族階層當政這一歷史潮流。蜀堅持,所以先亡。魏放棄,出了“九品中正制”,還是亡了。吳妥協(xié),任用了大量江東士族,但后來又趕盡殺絕,遲些也滅亡了。這個由士族地主階級――也就是世代讀書,壟斷官階,如“四世三公”之類的群體參與并控制政治的歷史趨勢,不是曹操、劉備等一時的英雄俊杰能改變得了的。

  讀易中天,歷史的迷霧被揭開,歷史真相的秘盒被打開,歷史的本質被還原。被點醒釋懷興盡之余,我們又多了一個了解歷史的角度,而且領悟更加深刻了。

  讀易中天,我們可以遨游波瀾起伏的三國歷史,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內涵,品味潮起潮落的滄桑情懷。沖一杯淡茶,聞著清香,翻開一卷,盡情地享受這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奇遇之旅吧!

  品三國讀后感 16

  近日受周圍的讀書熱潮的影響,也捧起了兒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國》,使我重新認識了曹操,認識了一個真實的曹操,認識了一個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個深謀遠略的人。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袁紹、袁術三個亂石梟雄在對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種決策:董卓廢立、袁紹另立、袁術自立。而曹操確是把現(xiàn)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據(jù)地,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曹操在動亂之中,走此決策,真是高明之至!盡管他被對手冠以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昏庸的朝政,流離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來扶皇帝一把,充當皇帝的保護神,讓他過點安生日子,這已經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從形式上他一直還是漢丞相,沒有違背當初許下的諾言。我認為曹操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之二,曹操是個善于用人的好老板。曹操所處的是一個亂世,人心浮動,道德淪喪,人與人之間缺乏誠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卻能廣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為止,他的核心謀士以及各級掾屬共有一百多人。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話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術。一,真心實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誠待人;三,開誠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設身處地,以寬容人;七;楊人責己,以功歸人;八,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燒書信事件”。曹操大敗袁紹于官渡以后,袁紹的大量輜重、珍寶、圖書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寫給袁紹的書信。曹操二話不說,下令一把火把它們燒個干凈。那些暗中勾結袁紹的人,原本擔心要追究的`,現(xiàn)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對曹操更是佩服與感激。曹操自己的解釋是這樣的:袁紹強盛的時候,連我都自身難保,何況大家呢!這話也只有曹操能說到做到吧,這樣不僅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疑竇冰釋,便是沒什么瓜葛的人也會為曹操的寬宏大量和設身處地所感動。

  讀罷全書,我真為曹操鳴不平,這樣優(yōu)秀的人才,為什么卻被世人所誤傳?恐怕不只是政治原因吧,肯定與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愚昧的一些理念有關吧!用現(xiàn)代眼光看,曹操真是一個高明的老板。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勝仗都歸功他人,打了敗仗卻檢討自己而且每次都做得是那樣坦誠、實在、大氣、自然,為這樣老板賣命,真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讀書,讓我們明理,讀書的終極目的便是讓我們認識自己并改造自己。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有一點曹操的謀略,都有一些曹操的用人之術,我們的學生哪能厭學?再重的負擔,恐怕也不會感到勞累。

【品三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品《三國》作文05-24

品三國作文07-28

品三國詩詞10-23

品三國作文10篇(優(yōu)秀)10-25

品三國讀后感范文05-06

讀《品三國》有感05-01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09-25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范文05-19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06-13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精選18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