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調哨遍教案
教學目標
。ㄒ唬┝私庠、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二)了解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進步意義。
。ㄈ┵p析這篇套曲新奇的構思、幽默的語言和富有生活氣息的場面描寫等藝術特色。
。ㄋ模├斫獗酒枷雰热莸姆e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思想內容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2、難點: 體會這一歷來被傳誦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
教學時數(shù):
自讀課文,一課時
(預習補充:)元曲簡介:
元曲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體裁之一。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二者都是當時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兩種,它們最初的萌芽都是從“詞里蛻化出來的) 。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家和作品,如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王實甫、紀君祥等,因此人們把元曲稱為元朝文學作品的代表。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數(shù)、套曲)和小令兩種(也稱清曲)。 小令每一首都能獨立成篇,(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但可重復),同時,它又能歌唱。它體制短小,句調長短不齊,卻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稱為“葉兒”。(小令有一種特殊形式“帶過曲”,課文未選。)如《潼關懷古》的曲牌是“山坡羊”,作者是張養(yǎng)浩。
套數(shù)(套曲、散套)沿自諸宮調,是由同宮調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聯(lián)組成,成為有頭有尾的一個整套曲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整套必須有兩支以上同一宮調是曲子互相聯(lián)綴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帶過曲作結以外,大多數(shù)在結束處有一尾聲。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開端,中間選用的調數(shù)可多可少。(少則二、三調,多則二、三十個曲調)不管散套多長,采用多少曲子聯(lián)綴成套,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套數(shù)應標明該曲子屬于何宮何調。
《高祖還鄉(xiāng)》屬“般涉調”,“哨遍”是曲牌名,“高祖還鄉(xiāng)”是曲題。
雜劇: 最基本的一點是有劇情,能演出。所以它有賓白(說白)對白說話、科介動作和唱曲,每折戲的唱曲是一個套數(shù)。同一折內由同一個宮調的曲子組成,中間不變換宮調,一折內一韻到底,這是與小令、套數(shù)的相似之處;拘问绞撬恼垡诲涀印R徽蹜蛳喈斢诮裉斓囊荒,楔子是一個短場戲,放在全劇開頭或加在四折之間,起序幕或過場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如: 《竇娥冤》《陳州祟米》。
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高祖還鄉(xiāng)》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睢景臣的生平事跡流傳下來的不多,出生年月不清楚,大約是生活在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據(jù)鐘嗣成《錄鬼簿》說: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從揚州來到杭州才和他相識,知道他很愛讀書,心性聰明,精通音律。當時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還鄉(xiāng)的題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壓倒各家的作品。他還著有雜劇《屈原投江》、《鶯鶯牡丹記》等三種,都沒有流傳下來。
二、背景簡介:
劉邦本是豐邑人,當過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長。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卻好酒貪色,不愛勞動。陳勝吳廣起義時,他占據(jù)沛縣,響應起義軍。后來他的勢力逐漸強大,打破了秦的京城。在他與項羽爭奪農民起義勝利果實的戰(zhàn)爭中,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統(tǒng)一了全國,做了漢朝第一任皇帝,歷史上稱為太祖高皇帝,或者簡稱漢高祖。
高祖還鄉(xiāng)這一史實在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上有一段文字,從這一段敘述來看,高祖回到沛縣時是十分熱鬧的,沛縣的老百姓對他也是非常熱情和親切的。并說他“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之,高祖乃起舞!边說: “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因請留高祖!焙髞砀咦妗皬堬嬋铡。睢景臣卻沒有歌功頌德,而是從高祖本紀中所記劉邦少年時的無賴行為生發(fā)開去。
三、整體感知,賞析課文:
這套曲子由八支曲子組成,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寫漢高祖來到村前,村里一片忙亂。
第二部分: 寫皇帝儀仗隊進村的場面。
第三部分:寫見駕、罵駕。
問題一:作者寫皇帝進村前人們忙亂情況有何作用?
提示:1、寫出官吏擾民情狀,表達憤怒之情;
2、“車駕”、“鑾輿”本來是皇帝坐的車子,歷來就把它作為皇帝的代稱,但是農民們不知道。他們卻在莫名其妙的議論紛紛,互相傳說“車駕”“鑾輿”要回故鄉(xiāng)了,又表現(xiàn)了農民在心里嘀嘀咕咕的納悶著不知究竟是誰回來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為以后漢高祖的出現(xiàn)埋下伏筆。
問題二:作者筆下的王鄉(xiāng)老、趙忙郎是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 這里用“新刷來”、“恰糨來”、“暢好是裝么大戶”等口語勾畫了農村中王鄉(xiāng)老、趙忙郎一類的人裝模作樣、趨炎附勢的丑態(tài),表現(xiàn)了這個農民對這種人的厭惡情緒。
問題三:作者為何把堂皇富麗的儀仗隊,寫成了一群荒唐可笑的人?
提示:化神奇為腐朽的諷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長的。
問題四:“見駕’一節(jié)體現(xiàn)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
十分高傲不敬的統(tǒng)治者形象,不尊重眾鄉(xiāng)親,素質低下。非常驕傲的模樣,而且還看到了他過去的無賴行徑,他的形象使人難以忘卻。
問題五:“罵駕”一節(jié)體現(xiàn)出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表達了鄉(xiāng)親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提示:劉邦并不是什么龍種、赤帝子,而是和他們一樣出身于農家的人,好酒貪杯,明借暗偷,敲榨勒索的流氓。從諷刺挖苦變成了指名道姓的憤怒揭露和斥責,似乎劉邦是為了賴帳才改名換姓稱作漢高祖的。其實,漢高祖是劉邦死后的謚號,也不是劉邦活著時的稱謂,所以這一句很不合情理,但是非常出奇、有趣。這在抒發(fā)感情上也達到了高潮。
四、小結:
1、人物形象鮮明:
本篇全文只有457 個字(不計標點符號),但卻塑造出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全篇是敘述高祖還鄉(xiāng)這件事,也用簡潔的筆調,勾畫了社長、王鄉(xiāng)老、趙忙郎、劉邦等幾個人物,在描述還鄉(xiāng)的過程中,還通過一個農民對這件事的觀察、解釋,刻畫出一個性格豪爽、奔放、粗獷、樸素、無所畏懼的農民形象,構成了這篇作品在寫作上的特色。
比如:作者善于運用“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些氣破我胸脯”等一連串傳神的動作,和運用了“你須身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shù)”等個性化的語言。漢高祖劉邦的形象也就是如此!澳谴鬂h下的車,眾人施禮數(shù)”,“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那大漢挪身作手扶”,“強稱了麻三稱”,“偷量了豆幾斛”等等傳神的動作。
【般涉調哨遍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麥哨教案04-05
《麥哨》教學反思04-07
《麥哨》課文原文12-14
《麥哨》教學反思15篇04-08
涉江采芙蓉01-19
雙調蝶戀花11-22
涉江采芙蓉說課稿11-04
溫庭筠涉佛詩分析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