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古詩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是唐代詩人盧綸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是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塞下曲古詩相關文章,僅供參考。
塞下曲古詩1
塞下曲原文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釋
斬樓蘭:據《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
譯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舊白雪皚皚,沒有鮮花,只有地凍天寒。
雖然傳來吹奏《折楊柳》的笛聲,卻依舊看不到一絲春色。
一早就隨著戰(zhàn)鼓聲去搏戰(zhàn),到了夜晚也只能抱著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著的劍,像傅子介那樣為國除害,消滅敵人。
賞析
這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扣緊題目。五月,在內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墩蹢盍窞闃犯畽M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庇终f:“一氣直下,不就羈縛!痹姙槲迓桑缿T例當于第二聯作意思上的承轉,但是李白卻就首聯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惫糯稣饕脫翥`、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半S”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尾聯“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爸薄迸c“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感召力。
塞下曲古詩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塞 下 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
「注釋」烏孫,西域少數民族。據說曾兩度與漢和親。
(1)“詩眼”是詩歌中最精練傳神的字,這首詩歌的詩眼是“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中的“靜”字,請結合全詩內容,說明作此判斷的依據。(4分)
。2)邊塞詩大都以詞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滿報國的忠貞或低徊的鄉(xiāng)思為特點。這首詩獨辟蹊徑,賦予了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請你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1)因為本詩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1分)因此 在前兩句生動概括了西漢朝廷與烏孫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實后,第三句描繪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是積骸成陣的兵家要沖,如今卻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這種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zhàn)亂作明暗交織的深意,是通過“靜”字傳達出來的,因此說“靜”是詩中之眼。(3分)
。2)這首詩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嘆時運,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中央朝廷與西域諸族的關系,歷史上陰晴不定, 時有弛張。作者卻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頁加以熱情的贊頌,讓明媚的春風吹散了彌漫一時的滾滾狼煙,賦予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4分)(意思對即可)
塞下曲古詩3
小學古詩賞析――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作者】
盧綸(748?-800?)字允言,籍貫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末曾應進士舉,安史亂起,避難移居江西鄱陽。代宗大歷初,又數度至長安應舉,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載、王縉推薦,任閿鄉(xiāng)尉、集賢學士、秘書省正字、監(jiān)察御史等職。大歷十一年(776)元載被殺,王縉被貶,盧綸也受牽連,至德宗建中元年(780)才被任為長安附近的昭應縣令。貞元時,在河中節(jié)度使渾□的軍幕中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戶部郎中。
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如《塞下曲》等,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他年輕時因避亂寓居各地,對現實有所接觸,有些詩篇也反映了戰(zhàn)亂后人民生活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蕭條,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寫南行避安、史亂的旅途夜泊心情和體驗,真實生動,感慨深長。七言歌行《臘日觀咸寧王部曲擒虎歌》描繪壯士與猛虎搏斗,寫得驚心動魄,虎虎有生氣。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說:"大歷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比之摩詰(王維)、東川(李頎),可稱具體。"
今存《盧戶部詩集》10卷,收入《唐詩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盧綸詩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詩》佚詩5首!度圃姟肪庝浧湓姙5卷。事跡見《舊唐書盧簡辭傳》和《新唐書文藝傳》。(傅璇琮)
【注釋】
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月黑:沒有月光。
單于(chányú):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
遁:逃走。
將:率領。
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逐:追趕。
【譯詩】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竄逃。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有月光的晚上,鴻雁受到驚嚇紛紛飛往高高的天空,原來是單于趁著黑夜,?著他的部眾逃走了。英勇的將軍打算率領行動敏捷的騎兵追擊,但這?候?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了雪花。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zhàn)。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皢斡谝苟萏印保谶@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皢斡凇,原指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坝麑⑤p騎逐”,將軍發(fā)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fā)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