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经典一区,日韩a免费,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国产免费一级视频,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5-17 17:01:27 古詩 我要投稿

(薦)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xiàn)代新詩相對應。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鑒賞1

  絕句三首

  [唐] 杜甫

  聞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

  設道春來好,狂風大放顛。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單氏編在永泰元年成都詩內(nèi)。鮑氏曰:謝克莊任伯云,此詩得于慎文肅家故書中,猶是吳越錢氏時人所傳,格律高妙,其為少陵無疑!对娬f雋永》謂晁氏得吳越人寫本壯詩,如“日出東籬水”六首,乃九章。其一云“漫道春來好”云云。今按:前六首當另為一處,不必并合。

  聞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①。

 。ㄊ渍,欲往荊楚而作。)

 、佟抖乓堋罚壕沤诙赐ァT斠娋沤淙兆。

  其二

  水檻溫江口①,茅堂石筍西②。移船先主廟,洗藥浣花溪。

 。ù握拢姵啥夹蝿,而仍事游覽也。)

 、俚刂荆簻亟,在成都西五十里。②石筍街,在成都西門外。

  其三

  謾道春來好,狂風太放顛。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末章,見春江風急,嘆不得遠行也。《杜臆》:三首一氣轉下。)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2

  野田黃雀行

  唐代:李白

  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

  吳宮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網(wǎng)羅。

  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鹯奈若何。

  譯文

  鳥兒們呀,游玩千萬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棲息千萬不能接近吳宮的燕子窩。吳宮筑巢雖好,可經(jīng)常會因為燕子引起大火燒毀你們的巢穴,炎洲翡翠雖然無比華麗,可經(jīng)常會有人設下網(wǎng)羅捕捉你們?蓱z的鳥兒只有拍動著兩只疲憊的翅膀,在野外荒涼的蓬蒿亂草中找到一處容身之所。就算你是只雄鷹又能如何?還不是一樣的.命運。

  注釋

  炎洲:海南瓊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廣袤數(shù)千里,四季炎熱,故名炎洲,多產(chǎn)翡翠。

  吳宮燕:巢于吳宮之燕。春秋吳都有東西宮。后以“吳宮燕”比喻無辜受害者。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鹯(zhān):古書中說的一種猛禽,似鷂鷹

  賞析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爾窠,炎洲逐翠遭網(wǎng)羅!毖阅呇赘絼,追名逐利;

  后二句“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遠禍。

  整理來說,此詩言淡泊避世之志,遠禍全身之術。詩以鳥為喻,喚醒人們切莫趨炎附勢,追名逐利;而應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以達到老子所說的“夫唯不爭,故無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賦題的方法,但恢復古辭的立意,在體制上也恢復漢詞的雜言體制。變齊梁無寄托之詠物為有寄托之體。另外,與齊梁呆板的賦題不同,李白之賦題常常是窺入題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黃雀行》。

  此詩實為野田黃雀自幸之語,就是用“野田黃雀”這個題意來賦寫的。此詩運用了刻板詠物、反襯之法。黃雀自語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吳宮燕棲息。是因為宮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網(wǎng)羅。而今我深棲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遠害,縱有鷹鹯奈若何!這也是賦題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詩綜合運用發(fā)揮古意、賦題與以古題寓今事三種方法,可見李白對傳統(tǒng)擬樂府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創(chuàng)作背景

  《野田黃雀行》是《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之一。天寶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力勸永王勤王滅賊,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首詩大約是此時所作。詩中李白以鳥雀無處容身為喻,黯然自傷。

古詩詞鑒賞3

  古詩簡介

  《賣花聲·悟世》是元曲作家喬吉創(chuàng)作的小令。此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三句寫景,刻畫了一位凄苦的寒士形象,反映了作者看破紅塵、安貧樂道的思想情懷,表現(xiàn)了其高潔的氣節(jié)。

  譯文

  肝腸像爐中百煉的鋼鐵,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莊周夢中的蝴蝶,功名兩字就如同酒杯中的蛇影。世道似尖利寒風薄雪,一盞燈照一杯剩酒半盤冷菜,還是掩好燈守著這竹籬茅舍。

  注釋

 、儋u花聲:曲牌名。又名“秋云冷”、“秋云冷孩兒”。亦入中呂宮。

  ②悟世:從人世間悟出道理,即對世態(tài)人情有所醒悟。

 、邸案文c”句:謂備受煎熬,意志變得如烘爐百練的純鐵那樣堅強。

 、堋案毁F”句:謂富貴如夢幻。枕上蝶:化用莊生夢蝶典。

 、荨肮γ本洌褐^功名亦屬虛幻。杯中蛇,即杯弓蛇影!稌x書·樂廣傳》載:樂廣有客久不來,廣問其故,言上次赴宴見杯中有蛇,回家就病了。樂廣告訴他,那是墻上的弓影,客沉頓愈。

  ⑥尖風:指刺骨的寒風。

 、邭埍渲耍菏>坪屠洳恕@渲耍褐敢牙涞牟穗。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⑧竹籬茅舍:常指鄉(xiāng)村中因陋就簡的屋舍。

  賞析/鑒賞

  這是一個飽經(jīng)世間坎坷而心灰意冷的寒士之精神世界和生活境遇的寫照。

  前三句雖是一組工整的鼎足對,但意思并不是并列的。首句“肝腸百煉爐間鐵”總寫這位寒士的精神狀態(tài),是全曲的基調(diào)。下面兩句“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是首句的具象化。后三句寫景:屋外是尖利的寒風和在疾風中翻卷著的飛雪;屋內(nèi)是殘杯冷炙,說明主人已不能舉火,但還在借冷酒以澆愁。讀來令人有颼颼然的寒意。不僅感覺到了風雪之寒,也感覺到了社會人情之涼薄和這位寒士心意的灰冷。

  千錘百煉陶冶的.對世事通明練達,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則是一枕黃粱美夢;貪求功名雖一時舒暢,但卻像被蛇蝎毒害了心靈。明白這些道理,即便在寒風里喝著冷酒,吃著剩飯,點一盞小燈,關上茅舍門扉與世隔絕,也能泰然處之。寫對世情的醒悟,是古詩、詞、曲的常見題材。此小令先說了三個有正面、反面意義的道理,然后矢志“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安于蝸居和貧賤,表現(xiàn)了其高潔的氣節(jié)。

  此曲妙用對仗,韻律諧美,節(jié)奏感強。前三句是工整的“鼎足對”;四、五兩句是“合璧對”,又各為“句中對”。

古詩詞鑒賞4

  原文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fā)對華簪。

  譯文

  二月天黃鶯鳥飛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蔥蔥。

  長樂宮鐘聲消逝在花叢外,龍池楊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難消窮途遺恨,耿耿胸中永懷著捧日忠心。

  獻賦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發(fā)叢生羞對裴舍人。

  賞析

  此詩的開頭四句,詩人并未切入正題,像不經(jīng)意地描繪了一幅艷麗的宮苑春景圖: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黃鸝成群地飛鳴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曉時分,在樹木蔥蘢之中,灑下一片淡淡的春陰。長樂宮的鐘聲飛過宮墻,飄到空中,又緩緩散落在花樹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龍池,千萬株楊柳,在細雨中越發(fā)顯得蒼翠欲滴。這四句詩,寫的都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

  這四句并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詩人的目的,是在“景語”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隨御輦,侍從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員看不到的宮苑景色。當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時,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鶯;皇帝在紫禁城臨朝時,裴舍人又看見皇城的春陰曉色;裴舍人草詔時,更聽到長樂宮舒緩的鐘聲;而龍池的柳色變化及其在雨中的濃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種景物都若隱若現(xiàn)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梢姡m然沒有一個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實際上句句都在恭維裴舍人。恭維十足,卻又不露痕跡,可見手法高妙。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并寫到請求援引的題旨上。頸聯(lián)自傷不遇,表明愁云難散,雖然如此,作者還是表示自己有一顆為朝廷做事的衷心。最后一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繼續(xù)訴說“窮途”之恨!笆戟q未遇”中的“十”字雖是虛指,但也極言時間之長,接著又用了一個“猶”字,更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求官心切之情。按此邏輯,下句應該是扼腕疾呼了,但詩人卻自怨自艾了,用了一個“羞”字加以緩和。這最后一句非常巧妙。它一方面寫出自己請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對戴華簪的舍人寄予羨慕、恭維之情。這一句盡管說得很委婉,但詩人那種“求田問舍”的情狀,則細致入微地表達出來了,意思說得很清楚,但言語含蓄婉轉,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這首詩,通篇表示了一種恭維、求援之意,卻又顯得十分隱約曲折,尤其是前四句,雖然是在恭維,由于運用了“景語”,便不覺其庸俗了。由此頗見錢起嫻熟的藝術技巧。全詩富麗精工,又不流于藻飾堆砌,十分難得。

  作者簡介

  錢起(生卒年不詳),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shù)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與郎士元齊名,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作者作品

  田園雨后贈鄰人

  安排常任性,偃臥晚開戶。樵客荷蓑歸,向來春山雨。

  殘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時鳥鳴村墟,新泉繞林圃。

  堯年尚恬泊,鄰里成太古。室邇?nèi)怂爝b,相思怨芳杜。

  藍溪休沐,寄趙八給事

  蟲鳴歸舊里,田野秋農(nóng)閑。即事敦夙尚,衡門方再關。

  夕陽入東籬,爽氣高前山。霜蕙后時老,巢禽知暝還。

  侍臣黃樞寵,鳴玉青云間。肯想觀魚處,寒泉照發(fā)斑。

  過溫逸人舊居

  返真難合道,懷舊仍無吊。浮俗漸澆淳,斯人誰繼妙。

  聲容在心耳,寧覺阻言笑。玄堂閉幾春,拱木齊云嶠。

  鶴傳居士舞,猿得蘇門嘯。酹酒片陽微,空山想埋照

  過鳴皋隱者

  石老紅鮮,征君臥幾年。飛泉出林下,一徑過崖巔。

  雞犬逐人靜,云霞宜地偏。終朝數(shù)峰勝,不遠一壺前。

  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丹溪不可別,瓊草色芊芊。

  送楊彘隱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遙想白云里,采苓春日遲。溪花藏石徑,巖翠帶茅茨。

  九轉莫飛去,三回良在茲。還嗤茂陵客,貧病老明時

  晚歸藍田舊居

  云卷東皋下,歸來省故蹊。泉移憐石在,林長覺原低。

  舊里情難盡,前山賞未迷。引藤看古木,嘗酒咒春雞。

  興與時髦背,年將野老齊。才微甘引退,應得遂霞棲。

  寄袁州李嘉員外

  誰謂江山阻,心親夢想偏。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jīng)年。

  郡國通流水,云霞共遠天。行春鶯幾囀,遲客月頻圓。

  雁有歸鄉(xiāng)羽,人無訪戴船。愿征黃霸入,相見玉階前。

古詩詞鑒賞5

  暮寒

  [唐]杜甫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沉沉春色靜,慘慘暮寒多。

  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忽思高宴會,朱袖拂云和。

  【鶴莊】當是廣德二年春在閬州作。閬與梓、利、巴、劍、果州為鄰,時吐蕃新陷松、維、保,故戍鼓未靜。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①。沉沉春色靜②,慘慘暮寒多③。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忽思高宴會④,朱袖拂云和⑤。

 。ㄉ纤哪汉壕,下四暮寒有感。霧隱寫暮,風含寫寒,二句遠景。沉沉承霧,慘慘承風,二句近景。鳥避兵氣,故春鶯不歌。未從亂離中追想歡娛盛事也。)

 、俳驮姡骸八厣吃褟V岸。”廣岸,遠岸也。②謝莊詩:“青浦正沉沉!雹弁豸印兜菢琴x》:“天慘慘而無色。”④《漢書》:“置酒高會!惫旁姡骸敖袢樟佳鐣!雹荨吨芏Y·大司樂》:“奏云和之琴瑟。”注:“云和,地名,產(chǎn)良材,中琴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6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陽,現(xiàn)今陜西省西安市。

  2、?:濕潤。

  3、客舍:旅館。

 。、柳色:柳象征離別。

  5、陽關:古關名,在甘肅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門關以南,故稱陽關,是出塞必經(jīng)??之地。譯文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賞析??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一題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經(jīng)陽關,即今甘肅敦煌。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chuàng)造一個愁郁的環(huán)境氣氛,后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此詩后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注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

古詩詞鑒賞7

  長歌行(節(jié)錄)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1.青青:植物生長得旺盛時顏色。2.晞(xī):曬干。3.陽春:暖和的春天。4.德澤:恩惠。5.秋節(jié):秋季。6.焜(kūn)黃:枯黃色。7.華: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壯年華不努力有所作為,待到年紀老時,就是懊悔悲傷也沒有用。

  [賞析]

  收集關于小學生古詩詞鑒賞長歌行: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采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青上園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陽光,這是一副多么生機盎然的圖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賜與人間春光和恩澤。詩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紙背,隨即又抒發(fā)了悲壯的情緒!鞍А弊旨仁菍κ捝跋蟮拿枋,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接著聯(lián)想到百川歸海、一去不回,并以此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lián)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fā)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行》屬漢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兩首中的第一首。“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tǒng),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復吟誦。

古詩詞鑒賞8

  長江二首 [唐] 杜甫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色借瀟湘闊,聲驅(qū)滟滪深。未辭添霧雨,接上遇衣襟。

  【鶴注】瞿塘峽,在夔州東一里。云安在州西百三十里。永泰元年,公在云安。云安與萬州為鄰,使君一灘占兩境。時崔旰叛蜀,故有“朝宗人共挹”、“萬國奉君心”之句。

  眾水會涪萬

 、裒奶翣幰婚T

  ②朝宗人共挹

 、郾I賊爾誰尊

 、芄率[如馬

  ⑤高蘿垂飲猿

 、逇w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ㄊ渍,睹長江而慨身世也。上四借水以感時事,下四觸景而動歸恩。眾水會集而爭赴一門,其迅急可知。自此東流赴海,水有朝宗之義。今盜賊據(jù)險為亂,爾不尊朝廷而將誰尊耶?石如馬,險可畏。猿垂飲,物可憎。寫景中亦含歸意。江水飛翻,阻人歸路,而歸心終不可阻,亦何用飛翻為哉!军S注】此八句整對格,亦虛實相問格。)

 、佟杜f書》:涪州涪陵郡,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鎮(zhèn)置。萬州南浦郡,武德二年析信州置。俱屬山南東道。

 、凇跺居钣洝罚忽奶猎谫缰輺|一里,古西陵峽也。連崖千丈,崩流電激。《方輿勝覽》:瞿塘峽,乃三峽之門,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望之如門焉。

 、邸对姟罚骸般姹肆魉谟诤!薄对姟罚骸稗诒俗⑵!薄军S注】共捐,猶言共飲其德。

  ④以一門應眾水,以誰尊應朝宗,皆用斜對法!抖乓堋吩疲撼谡,人所共取,今盜賊不知此義,準是尊爾者,見逆理之必亡也。二句解作正對。以下章奉君例之,則誰尊當主君說。

 、堇钼摺兑嬷萦洝罚轰俾亩,夏月漲沒數(shù)十丈,其狀如馬,舟人不敢進。又曰猶豫,言舟子取途,不決水脈,故猶豫也!端(jīng)注》:江中有孤石為淫豫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則沒,亦有裁出矣。樂府,“淫豫大如馬,瞿唐不可下!薄跺居钣洝罚轰贉,周圍二十丈,在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唐峽口。

 、蕖端(jīng)注》:瞿唐峽多猿,猿不生北岸,非惟一處,或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聞聲。吳均書:“企水之猿,百臂相接。”謝靈運《游名山志》:“觀掛猿下飲,百丈相連。”

  其二

  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

 、俦娏鳉w海意

 、谌f國奉君心

 、凵铻t湘闊,聲驅(qū)滟滪沉。未辭添霧雨

  ④接上過衣襟⑤。

 。ù握,申明上章之意。上四,言朝宗至海,見世當戴君。下四,言歸心阻雨,嘆已難出峽。江漲波闊,似預借瀟湘之色。水奔聲急,如欲驅(qū)滟滪使沉。此狀水勢之壯悍。一說:瀟湘之闊,其色皆借資于此,以瀟湘乃江水下流也。《杜詩博議》:江流之大,不辭霧雨。雨接江流而上,過人衣襟之間,所謂波浪兼天者如此。)

 、贃|極,指東海!妒酚洝罚骸爸苡[東極!

 、凇段鞫假x》:“眾流之限。”《尚書大傳》:“小水大水,東流歸海!

 、酃攀罚簣(zhí)玉帛者萬國。

  ④《鄒陽傳》:“浮云出游,霧雨咸集。”

 、荨读邢蓚鳌罚和踝訒x游伊洛問,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單復疑未句有訛字。今按:接上二字,恐當作接壤,言水浸岸上也。壤與上,蓋聲相近而訛耳。

  王嗣奭曰:詩以長江命題,乃寫其朝宗之性,以警盜賊之背主者。兩章同意,但有遠近源流之別。前章言瞿唐以上之水,后章言瞿唐以下之水。

  《通鑒》:永泰元年夏,嚴武卒,行軍司馬杜濟等共請郭英義,為節(jié)度使,漢州刺史崔旰請大將王崇俊為節(jié)度使。會朝廷已除英乂,英乂殺崇俊。召時還成都,旰不至,英乂將兵攻之,大敗而還。英乂奔簡州,普州刺史韓澄殺英乂,時邛、滬、劍三州牙將各舉兵討旰,蜀中大亂。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9

  菩薩蠻·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浮生?吐,事逐孤鴻去。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21. 古典詩歌在梟物描寫時!耙援嬋朐姟,簡析詞的上闋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3分)

  22.簡析詞的下闋所表達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21.①構圖上由遠及近,由遠處的彩虹、萬山,到近處的短亭、丹楓、酒旗,層次分明。②色彩上絢爛明麗,詞人選取了彩虹、紫中帶翠的山嶺、青旗(酒旗色青,亦稱青旆)、紅楓等意象,織就了一幅燦爛美麗的畫面。

  評分標準:共3分。寫出一點2分,寫出兩點滿分。每點都要結合內(nèi)容解析。

  22.①詞的下闋抒寫了羈旅愁思和孤獨寂寞之感。(2分)②前兩句,謂詞人旅途奔波,一事無成,“浮生”一詞意為漂泊不定的'經(jīng)歷,表示了對羈旅漂泊的厭倦;“事逐孤鴻去”,意為往事不可追尋,不能再返。(1分)③結尾兩句更透出了羈旅夜晚、黃昏來臨、空屋寒燈的凄涼。一個“又”字,尤其能說明詞人漂泊的漫長,嘗盡了千愁萬苦。(1分)

  評分標準:共4分。第1條中兩個情感各占1分。第2、3條的分析,意思對即得分。

  詞作鑒賞

  洪王茶,宋末人,自號空同詞客,有詞一卷。水口,集鎮(zhèn)名,今名水口鋪,在安徽來安縣南三十里,來安水東岸。為當?shù)氐乃懡煌ㄒ,亦為征人旅客常?jīng)之地。詞人途中投宿于此,即景抒情,寫下了這首抒發(fā)羈旅幽思的小詞。

  起首“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倍鋵戇h景。雨后初晴,一道斷虹斜插于東南方的長江之上,在夕陽落照之下,千山萬水,一片紫翠!跋雕R短亭西,丹楓明酒旗”。兩句轉寫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時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跋雕R短亭西”,說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楓明酒旗”,說明客舍兼營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畫卷,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絢麗,詩意盎然。詞人好像手握一枝調(diào)色彩筆,精心構畫,于是畫面上出現(xiàn)了紅黃橙綠青藍紫的彩虹,紫中帶翠的山嶺出現(xiàn)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稱青旆)、紅楓也出現(xiàn)了“斷虹遠飲橫江水”中的“飲”字,帶有“追琢”的痕跡。況周頤說:“詞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際,此中消息,正復難言。”(《蕙風詞話》卷一)可見他不是反對追琢,而是反對“太做”,即追琢過分。若“恰如分際”,這種追琢還是必要的。復有“明”字,青旗、紅楓,判然可見,色彩明麗。

  下闋抒寫客居此地的孤獨之感。換頭“浮生?吐,事逐孤鴻去!倍洌^詞人奔走仕途,一事無成!案∩闭Z出《莊子?桃狻贰捌渖舾,其死若休。”詞人這里借用,表示了對仕途的厭倦。“事逐孤鴻去”,大概是說往事不可追尋,已逝之時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摯感人。結尾“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二句饒有韻味。從時間上看,上闋寫夕陽時候,提到山猶染紫;這里說“月黃昏”,則已暮色蒼茫了。其上著以“又是”二字,說明詞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嘗盡了千愁萬苦。時已云暮,詞人只有點上寒燈,閉門獨坐而已。唐人馬戴《灞上秋居》詩有句云“寒燈獨夜人”,詞境似之,但換用“人閉門”三字,則變成有我之境,與李重元《憶王孫。春景》詞的結句“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菩薩蠻》,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結構規(guī)律。但前后對比,又有明顯的映照作用:開始時詞人遠眺斷虹飲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較平靜、舒暢;結尾時閉門獨坐,孤燈相伴,自然產(chǎn)生抑塞無聊之感。因此在整個詞中,詞人的感情是有發(fā)展變化的,非平鋪直敘的作品所能及。

古詩詞鑒賞10

  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 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 亂斫胡兵缺寶刀。

 。1)有人說,詩的第二句中的沖字與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傳神,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4分)

 。2)請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本詩的人物形象。(3分)

  參考答案

 。1) ① 沖,沖向,字寫將士頂風冒雪奔赴戰(zhàn)場的情形,表現(xiàn)出戍邊將士一往無前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2分)

 、 缺,缺口。寫戰(zhàn)士作戰(zhàn)使寶刀出現(xiàn)了缺口,極言拼殺之慘烈,戰(zhàn)斗時間之長久,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2分)

  (2)全詩通過外貌、環(huán)境和動作描寫,塑造了英姿勃發(f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勇殺敵的戍邊將士。(1分)第一句用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等衣著的外貌描寫,刻畫出戍邊將士們那種全副武裝、神采奕奕的風姿;第二句馬頭沖雪的環(huán)境描寫,以天氣惡劣、行軍艱難突出戍邊將士們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動作細節(jié),寫出勇士們夜赴戰(zhàn)場的決心,亂斫和缺寶刀既表現(xiàn)了戰(zhàn)斗場面的激烈,更表現(xiàn)了將士們奮力殺敵、拼死搏殺的無畏精神。(2分。能從外貌、環(huán)境和行動三方面選兩點進行分析即可)

  賞析

  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邊塞詩那種激越的.詩情和那種奔騰的氣勢外,還很注意語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jié)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夠神完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馬頭沖雪過臨洮。金帶連環(huán)四字,極精美。金字雖是帶字的裝飾詞,但又不僅限于裝飾帶字?此茖憫(zhàn)袍,目的卻在傳達將士的那種風神俊逸的豐姿。馬頭沖雪的沖字,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動詞。作者不用帶雪、披雪,而用沖雪,是要用這個動詞傳出人物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內(nèi)心的壯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極簡煉而又很含蓄,都為激揚的詩情涂上了一層莊嚴壯麗的色彩。在著重外形描寫時用一兩字透露人物內(nèi)心的美,使人讀后感到詩情的既激揚又精致,沒有那種簡單粗獷,一覽無余的缺點。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卷旗,避免驚動敵人,的是夜間劫營景象。因風疾所以卷旗,一以見戰(zhàn)事之緊急,再以見邊塞戰(zhàn)場之滾滾風塵。這不只為景物描寫,作者正以戰(zhàn)旗之卷,寫出勇士夜赴戰(zhàn)場的決心與行動。

  卷旗夜戰(zhàn),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實際上只是雷聲前的閃電,為下句作鋪墊。亂斫胡兵缺寶刀,才是全詩中最壯烈最動人的一幕。這場亂斫胡兵的血戰(zhàn),場面是很激烈的。缺寶刀的缺用得好。言寶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殺之烈,戰(zhàn)斗時間之長,最后勝利之奪得,都在此一字中傳出。作者在全詩二十八字中,極為精彩地處理了選材、順序與如何運用并積聚力量等重要問題。前三句,只是引臂掄錘,到第二十六字缺時,奮力一擊,流火紛飛。

  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缺字韻押得險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勢。而馬戴在這首詩中的這個缺字,雖不當韻腳處,卻同樣使人驚賞不置。亂斫兩字雖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無缺字,則不見作者扛鼎之力。這一個字所傳達的這一真實細節(jié),使詩情達到了傳神境界,使全詩神采飛揚。

  全詩結構緊密,首句以英俊傳人物風姿,次句以艱難傳人物苦心,第三句以驚險見人物之威烈,結句最有力,以壯舉傳神。至此,人物之豐神壯烈,詩情之飛越激揚均無以復加了。總之,此詩在藝術上處處見匠心,在古代戰(zhàn)歌中,不失為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古詩詞鑒賞11

  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庭竹》譯文

  露水洗滌鉛粉骨節(jié),微風搖動青色的玉枝條。

  隨風飄搖恰似君子,無論哪里都適宜生長。

  《庭竹》注釋

  露:露水。

  滌:洗滌。

  相宜:合適,適宜。

  《庭竹》鑒賞

  劉禹錫的作品經(jīng)常是短小精干,有時只有短短的兩行詩句,卻描寫生動,令人動容。比如他描寫秋風,“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開篇就引人入勝;再如他吟詠古跡,“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抒發(fā)感慨、卻藏而不露。這首詩描寫出竹子的品質(zhì),也概括了劉禹錫一生的遭際和人格。

  歷來作家描寫竹子,多表現(xiàn)其高風亮節(jié)、虛心上進;刻畫庭竹,也不外是幽影映窗紗、雅韻引人吟之類。而劉禹錫著筆時雖離不開竹的形色,卻結合了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和體驗來寫,便有了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感慨。

  首句就視角獨特,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形繪色,而從竹的遭際寫起,“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彼陲L露中嶄露它的崢嶸,竹竿向上伸展,一節(jié)一節(jié)脫卻籜殼,還帶有白色的粉苔,夜間凄冷的露水很快就把白粉洗滌干凈,竹節(jié)卻更鮮明地顯露出來。

  竹子接受了寒露的洗禮,更具清操亮節(jié);經(jīng)過了勁風的考驗,更顯貞剛美質(zhì),卻溫雅淳厚,不激不昂,不失竹子清和秀潤的'本色。詩人平生遭遇坎坷,讀者都可看出,他在借物的遭際寫人的命運和品格。

  前二句以竹喻人,第三句卻轉而以人喻竹,“依依似君子”。劉禹錫出語并不驚人,細味才知平中有奇,別具格調(diào)與情韻。

  青竹亭亭玉立,自由舒展,迎風飄拂,瀟灑自如,儼然有君子之風。竹子經(jīng)常深藏不露,卻堅韌挺拔地立于茫茫的天地間;它也光明磊落,懷謙謙君子之氣節(jié),納高潔風雅之品行。

  最后一句,“無地不相宜”,更托出君子的雍容大度,也巧妙地點題。竹子植根山野,經(jīng)常被拋置和遺忘,處在自生自滅的境況中,它凌霜傲雪,讓竹鞭竹筍鉆石破土,掙扎著追求自我的價值。有時人們將其移栽在庭院作裝飾品,點綴太平景象和悠閑日月。

  劉禹錫四海漂泊,可謂“無地不相宜”,正是他頑強生命力的表現(xiàn)。人亦如竹,詩也像竹,作品句句寫竹,其實也句句寫人,作者托物寓意,字字珠璣,滲透自我的憂患經(jīng)歷和人格力量。青竹虛懷若谷、參天入云,正如君子心無雜念、力爭上游,詩人對其熱情謳歌,也正是抒發(fā)自己不畏一切艱難險阻的決心和信心。

古詩詞鑒賞12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自唐代詩人杜甫作品《蜀相》,是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tǒng)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lián)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lián)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原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詞句注釋

 、攀裣啵喝龂駶h丞相,指諸葛亮(孔明)。詩題下有注: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

 、曝┫囔籼茫杭粗T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qū),晉李雄初建。

 、清\官城:成都的別名。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⑷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nèi)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眨喊装椎。

 、扇欘l煩天下計:意思是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xiàn)的天才預見。頻煩,猶“頻繁”,多次。

 、蕛沙_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后又輔佐劉禪。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chuàng)。濟:扶助。

  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īn):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陜西岐山東南)軍中。出師:出師:出兵。此二句《新編大學語文》(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為“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作品譯文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郁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yè)。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zhàn)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詩詞格律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其格律屬于首句入韻仄起式。韻腳為:尋森音心襟,押“下平十二侵”韻(平水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說明:○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創(chuàng)作背景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作品鑒賞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fā)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yè)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議于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xiàn)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lián)也是如此!柏┫囔籼煤翁帉?錦官城外柏森森!币粏栆淮,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昂翁帉ぁ,不疑而問,加強語勢,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皩ぁ弊种钤谟谒坍嫵鲈娙四亲纺较荣t的執(zhí)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xiàn)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樸質(zhì)的形象特征,使人聯(lián)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xiàn)出一片綠色;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fā)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xiàn)出武侯祠內(nèi)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chǎn)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白浴焙汀翱铡被ノ,刻畫出一種靜態(tài)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钡谌(lián)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tǒng)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后一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chǎn)生使人奮發(fā)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xiàn)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后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xiàn)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diào)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郁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3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詞鑒賞】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xiàn)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并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分。“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霸驴呦扇恕辈痪褪恰敖{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么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憐。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落葉的季節(jié),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詩社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卻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寶釵)稿!崩罴w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流別致”,就是構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準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wěn)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nèi)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被李紈頂了回去。

古詩詞鑒賞14

  詩歌閱讀(4分)

  閱讀下面一首小令,回答問題。

  天凈沙·秋

 。ㄔ┌讟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9.這首小令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秋景圖,體現(xiàn)出秋天不同的特征,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9.作者用了孤村、落日、殘霞、老樹、寒鴉等意象(景物)(1分)來表現(xiàn)傳統(tǒng)秋意冷寂、凄清、蕭瑟的一面(1分);結尾又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等意象(景物),(1分)展現(xiàn)了秋天明朗、絢麗、多彩的一面(1分)。

古詩詞鑒賞15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出自錢起《省試湘靈鼓瑟》,這是一首試帖詩。但寫得意境優(yōu)美,為人傳誦不衰。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詩人錢起上京城長安應進士試,考題是《湘靈鼓瑟》。前十句他略事思索,一揮而就,然而結尾卻詩思不續(xù),煞費斟酌。他苦苦思索,驀然想起10年前一次夜晚住店,夜半醒來,聽到門外有人吟哦詩句,低回婉轉,反復不已。錢起猝然出戶,卻不見人影,故以為“鬼謠”,F(xiàn)在佳句難覓,正好用這兩句“鬼謠結尾。交卷后,主考官對結尾二句深為贊賞,擊節(jié)吟詠良久,以為必有神助。這兩句詩是: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詩人在前段詩里,反復渲染、描寫湘水女神鼓瑟的場面,使人聽其優(yōu)美樂曲,想見其美麗伊人。然而湘水女神始終撲朔迷離,能聽聞者只有其樂聲,而不能目睹其身姿芳容,直到最后曲調(diào)彈奏完了,湘水女神仍然未露真容,只留下江上數(shù)座寂寞的青峰,讓人回想,讓人回味。

  這兩句詩的妙處在于:詩人將湘水女神鼓瑟的場面,描繪得迷離惝恍,五彩繽紛,可是音樂一停,這一切倏忽間煙消云散,什么也沒有了。讓聽聞者從似真似幻的景象里回到了現(xiàn)實里來,產(chǎn)生一種淡淡的若有所失的悵惘。湘江如練,依然澄碧地流去,數(shù)峰似染,依然青青地佇立。景色如此恬靜,可是湘水女神到哪里去了呢?是隨流水回到了水府?還是化作了青峰,看守著人間?

  前人評價這兩句詩通神,以景結情,余味悠然,就是因為詩人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間。這樣神奇優(yōu)美的詩句,在一般人看來,是非人力可及的,所以便附會出了一個“鬼謠”的故事。其實說穿了,它只是詩人靈感火花照亮的'神來之筆。

  自然地,這靈感火花進濺出來的詩句,讓錢起當年奪取了進土第一名的桂冠,年輕的詩人從此揚名天下。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11-20

古詩詞鑒賞05-15

如何鑒賞古詩詞06-09

兒童古詩詞鑒賞02-08

古詩詞《鹿柴》鑒賞02-20

古詩詞鑒賞若干11-09

古詩詞原文及鑒賞09-08

寒夜古詩詞鑒賞10-24

古詩詞鑒賞,譯文05-25

古詩詞鑒賞大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