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经典一区,日韩a免费,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国产免费一级视频,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贈別閱讀答案

時間:2025-02-24 10:05:31 詩琳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贈別閱讀答案

  現(xiàn)如今,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贈別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贈別閱讀答案

  贈別閱讀答案 1

  贈別友人

  盧綸【1】

  愁聽千家流水聲,相思獨向月中行。

  侵階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連年客舍唯多病,數(shù)畝田園又廢耕。

  更送乘軺【2】歸上國,應(yīng)憐貢禹【3】未成名。

  注釋:

  【1】盧綸:唐朝天寶末年舉進士,一生坎坷,仕途不達!2】軺:yáo,古代輕便的馬車!3】貢禹:西漢時人,以精通經(jīng)義、品行端正著稱,官至御史大夫。

  1.下列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遠行,詩人孤獨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頷聯(lián)通過寫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達出一種不離不棄、纏綿悱惻的情感。

  C.頸聯(lián)指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多年,數(shù)畝田園已經(jīng)荒蕪,只剩多病之軀,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寫朋友乘車歸京,詩人聯(lián)想到自己的處境,引發(fā)了無限的感慨。

  2.本詩中“秋”是“悲戚哀傷之秋”。下列關(guān)于秋的詩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傷”的一項是(3分)

  A.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菊花》)

  B.老來憂患易凄涼,說到悲秋更斷腸。(文天祥《又三絕》)

  C.一夕秋風(fēng)蕙草摧,何當燕婉向泉臺。(屈大均《哭華姜》)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見芭蕉白露秋。(劉言史《病中客散復(fù)言懷》)

  3.下面這首詩與盧詩都是送別詩,請比較兩首詩情感上的異同。(6分)

  送狄宗亨

  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注】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fēng)天。

  【注】鳴皋:河南省嵩縣東北,朋友要去的地方。

  4. 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

 、俦驹婇_篇即寫“愁”,但也有很多詩歌是間接表現(xiàn)愁悶之情的.,如李清照《聲聲慢》:“ , 、晚來風(fēng)急”。

 、诒R綸在詩中寫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經(jīng)歷,杜甫在《登高》中也有類似經(jīng)歷的兩句是:“ , ”。

  贈別友人閱讀答案

  1.B(3分)

  2.A(3分)

  3.(6分)

  相同:都對朋友的思念之情(2分)

  不同:王詩感情單一,盧詩感情復(fù)雜。(1分)盧詩還有朋友離去時引發(fā)對自己處境的憂慮,表達了對自己生活清苦和懷才不遇的感慨(3分)。(“生活清苦”1分;“懷才不遇”2分)

  4.(4分,每空1分)

 、偃瓋杀K淡酒 怎敵他

 、谌f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贈別閱讀答案 2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

  張先

  巴子(2)城頭青草暮,巴山(3)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堂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贈別:這是張先贈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別詩,張先與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縣,今屬重慶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帶的山。(4)吳門清霅:吳門,蘇州的別稱;清霅,霅溪,浙江吳興的別稱。吳門和清霅分別為友人與詞人的家鄉(xiāng)。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構(gòu)思脈絡(luò)。(3分)

  (2)請賞析“燕子占巢花脫樹”一句的妙處。(3分)

 。3)有人說這首離別詞情意真摯但不悲切,請結(jié)合整首詞句作簡要分析。(4分)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閱讀答案鑒賞

 。1)以程公辟的詞為依托,詞人和答友人:①從餞別的時間、地點和景象開始。②轉(zhuǎn)而寫到餞別宴上舉杯痛飲,互道珍重,依依惜別。③最后以詞人攜帶友人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xiāng)思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結(jié)。

 。2)①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占”“脫”兩字極富情趣,頗具新意。②與前兩句相應(yīng)和,點明餞別時間是在暮春,寫出時光如流,人事變遷。③表達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感。

  (3)①開篇“青草暮”雖敘別離之時,但凝重的.暮色,翠綠的青草,透露出了詞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②“燕子”一句突出時光飛逝,相聚匆匆。但用語清新,也不悲切。③詞的下片詞人將珍視這份友情,并將為友人傳載一份思鄉(xiāng)之情,但詞人用口語化的語言表達,活潑生動,別有一番情趣。

  贈別閱讀答案 3

  贈別

  許渾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續(xù)輪蹄似水流。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yīng)免別離愁。

  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①去值秋。

  莫怪分襟銜淚語,十年耕釣憶滄洲②。

  [注]①雙毛,指頭發(fā)黑白二色相雜。②滄洲,濱水的地方,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中用“輪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來送往的車馬。

  B.頷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與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弦”相似。

  C.從頸聯(lián)可知,這首詩的贈別對象是將要投身仕途的友人。

  D.全詩以回憶與友人耕釣的美好時光作結(jié),顯得灑脫自然。

  16.這首詩的.頸聯(lián)包含多重意蘊,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5.(3分)D

  16.(6分)詩人想著友人何日能榮歸故里,表達了對友人早日歸來的期待,既有對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對仕途艱難的擔(dān)心。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達了對友人懷才不遇、華發(fā)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秋”字語帶雙關(guān),包含對美好年華已逝的悲嘆。

  贈別閱讀答案 4

  贈別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8.本詩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被人贊為“無理而情深” ,結(jié)合詩句詩談?wù)勀愕睦斫狻?(5 分)

  9.請說明本詩最后兩句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并簡析其使用的妙處。 (6 分)

  答案:

  8.答案:明明多情,卻說“總無情”,視為無理。詩人實際表達的是因愛的.太深,無論怎樣,都難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多情,是為情深。相關(guān)詩句“唯覺樽前笑不成”。詩人想在對情人舉樽道別時能強顏歡笑,寬慰情人,卻始終擠不出笑容。送別時明明內(nèi)心感傷,卻說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無情”,實際是因為“情至深”。(答出理解,給三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給兩分。)

  9.答案:最后兩句把蠟燭擬人化,妙處一:是將蠟燭的“燭芯”巧妙說成“蠟燭有心”;妙處二,是進一步把“蠟燭有心”解讀成替人“惜別”之心;妙處三,是把蠟燭徹夜流淌的燭淚,說成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長夜的憂傷惜別也徹夜傷心落淚,妙處四,是借此巧妙而動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長夜不寐灑淚傷別。(答擬人一分,解讀四分,4點說出3點就可得滿分。)

  贈別閱讀答案 5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①,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②。

  為于耆舊內(nèi)③,試覓姓龐人④。

  [注]①把:握,執(zhí)。②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簡單交代了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年老多病的艱難境況。

  B.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但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

  C.詩人請鄭煉在襄陽尋訪龐德公那樣的高士,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之意。

  D.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格律謹嚴,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杜甫詩的風(fēng)格。

  16.詩的頸聯(lián)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峴首山位于襄陽,二者相距遙遠;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遠離,不舍之情見于言外。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fēng)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B項,“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有誤,“念此”的“此”應(yīng)結(jié)合首聯(lián)中“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一起理解,詩人不是為離別“心驚神傷”,而是想到在此戰(zhàn)亂時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別將再難相見,故此“心驚神傷”。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點以及在詩歌中有無象征寓意;其次要結(jié)合詩歌表達技巧來分析其對于抒情的作用,并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詩句運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詩人的居住地,“峴首”是襄陽龐德公隱居的`地方,也是鄭煉將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寫出離別之際因天色薄暮,而詩人不得不與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達襄陽,正是春光明媚之時,表達對友人一帆風(fēng)順抵達目的地的美好祝愿;體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闊”“天高”刻畫出峨眉與峴首兩座山相距遙遠,借景抒情,抒發(fā)離別之后兩人分居兩地,相隔遙遠的孤獨寂寞之情

  贈別閱讀答案 6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憶王孫·贈別

  【清】沈凝之①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漢迢迢只一舟。

  讀罷《離騷》不自由②,望牽牛③,半束折花算酒籌④。

  憶王孫·贈別

  【清】商鋆⑤

  西風(fēng)紅葉下江潮,忍看浮名一筆消。

  強把愁情付濁醪⑥ ,讀《離騷》,拍遍欄桿是寂寥。

  【注】①當時作者要去福州游幕謀生,出發(fā)后填此詞寄給妻子。②不自由:不由自己做主。③牽牛:即牽牛星,俗稱牛郎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民間亦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④酒籌:飲酒時用以記數(shù)的籌子。⑤作者作此詞時,因受小人構(gòu)陷,被貶出京。⑥濁醪:濁酒。

  8、“西風(fēng)紅葉下江潮”一句中的“下”字很有韻味,請賞析。(5分)

  9、兩首詞都寫到了“讀《離騷》”這一動作,但表現(xiàn)的'心情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8、“下”字在這里有“飄下”和“流下”兩重意思。紅葉隨西風(fēng)飄落于江潮之上,而隨著江潮的起伏,紅葉又會隨流起伏,最后隨流而下。一個“下”字將紅葉的不能自主,任他物擺布之態(tài)描摹得非常生動,也暗隱喻了作者身不由己,被貶出京的人生經(jīng)歷。(2分)

  9、沈詞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深深的相思不舍之情:作者于行舟中讀罷《離騷》,就不由自主地抬頭遙望牽牛這一有特殊意蘊的星斗,可見心中之愁當是因懷人而發(fā)。而商詞則表現(xiàn)出了一種抑郁難平,懷才不遇之情:讀之前“浮名”全消,以濁酒澆愁;讀之后則猛拍欄桿,以發(fā)泄自己的寂寥不平之意;讀之時,當與屈原有知己相惜之感。(兩處感情各1分,兩處分析各1分)(4分)

  贈別閱讀答案 7

  贈別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1.本詩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被人贊為“無理而情深” ,結(jié)合詩句詩談?wù)勀愕睦斫狻?(5 分)

  2.請說明本詩最后兩句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并簡析其使用的妙處。 (6 分)

  參考答案

  1.明明多情,卻說“總無情”,視為無理。詩人實際表達的是因愛的太深,無論怎樣,都難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多情,是為情深。相關(guān)詩句“唯覺樽前笑不成”。詩人想在對情人舉樽道別時能強顏歡笑,寬慰情人,卻始終擠不出笑容。送別時明明內(nèi)心感傷,卻說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無情”,實際是因為“情至深”。(答出理解,給三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給兩分。)

  2.最后兩句把蠟燭擬人化,妙處一:是將蠟燭的“燭芯”巧妙說成“蠟燭有心”;妙處二,是進一步把“蠟燭有心”解讀成替人“惜別”之心;妙處三,是把蠟燭徹夜流淌的燭淚,說成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長夜的'憂傷惜別也徹夜傷心落淚,妙處四,是借此巧妙而動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長夜不寐灑淚傷別。(答擬人一分,解讀四分,4點說出3點就可得滿分。)

  參考譯文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時卻像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卻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會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直流到天明。

  簡析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著重寫惜別,描繪與歌妓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yīng)首句。最后兩句移情于燭,賦予其人的豐富感情,含思深婉,纏綿悱惻。

  贈別閱讀答案 8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①

  黃庭堅

  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

  朝云②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jīng)觯?/p>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驚風(fēng)鴻雁不成行。

  歸舟天際;厥祝瑥拇祟l書慰斷腸。

 。圩ⅲ茛僭鳎狐S大臨,黃庭堅長兄,字元明。紹圣二年(1095)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黃大臨萬里相送,二人分別時,黃庭堅作此贈別詩。②朝云:化用楚襄王夢見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鳥名,即鹡鸰。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首聯(lián)開篇正面描寫離別場景,在離家萬里的邊遠之地,兄弟相對,忘記了謫居異鄉(xiāng),暫寓逆旅,但自然界動物的哀啼悲鳴,陡然使他從離別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瀾。

  B.頷聯(lián)詩人借典故抒發(fā)了自己抱負落空的苦悶,轉(zhuǎn)而寄希望于將來某個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內(nèi),暢享天倫之樂。“對榻?jīng)觥敝械摹皼觥弊,暗示了兄弟難再見的悲涼。

  C.頸聯(lián)觸景生情,“急雪”與“驚風(fēng)”凸顯眼前的風(fēng)雪交加之景,使詩人感嘆自己境遇的險惡、兄弟的離散!凹沽畈⒂啊奔仁鞘肿闱樯畹膶懻眨址匆r出兄弟離散的哀傷。

  D.這首詩表現(xiàn)出黃庭堅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經(jīng)過他的鍛煉熔鑄,顯得渾成無跡。由于善用典故,大大豐富了詩句的內(nèi)涵,觸發(fā)了層層的聯(lián)想,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16.試分析尾聯(lián)與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插遍茱萸少一人”的異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5.B【解析】:夜雨為眼前實景,且“涼”,表達了黃庭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隱逸與天倫之樂中尋找慰藉的思想。因此,與兄弟相見實為溫暖慰藉,不是悲涼之情。

  16.異:黃庭堅的.“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寫的是兄弟二人離別之后,兄長對自己的牽掛不舍,并期待兄長常來信慰藉獨在異鄉(xiāng)的自己。

  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插遍茱萸少一人”,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異鄉(xiāng)遙想家鄉(xiāng)的兄弟,而自己卻不能歸去的無奈之情。

  同:都用了想象的手法(虛寫、對寫法,都可)。黃庭堅的“歸舟天際;厥住,從對象落筆,想象兄長在歸舟中常常遙望天際,盼望兄弟歸來;王維想象兄弟們登高過佳節(jié),獨缺他一人,對他倍加思念的場景。二者都是從對方落筆,比單純寫自己的相思來得更深婉蘊藉,更富有情致。(6分,同、異各3分)

  贈別閱讀答案 9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注:[黃丞相]西漢時賢相黃霸,受漢宣帝信任,兩次出任潁川太守,清名滿天下。[柳士師]柳下惠。士師,獄官!墩撜Z微子》:柳下惠為士師,因“直道事人”三黜。[桂江]漓江,此處指柳宗元將要前往的柳州。[連山]指詩人所往之地連州。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一、二句以敘事起,寥寥數(shù)筆即勾畫出詩人和朋友屢遭挫折的經(jīng)歷,為下文抒情做了鋪墊。

  B.頷聯(lián)以典明志,“事異”兩字,帶有自嘲的口氣,暗含對當政者的'不滿和牢騷;“名慚”寫出詩人對柳士師的敬意。

  C.“并”“盡”二字有情有致,描繪出兩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翹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詩人以“回雁”、“哀猿”反襯離別之情,詩境也變得凄厲了,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15、“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這是柳永名作《雨霖鈴》的結(jié)句。比較這首詩的尾聯(lián)和《雨鈴霖》的結(jié)句藝術(shù)手法上的異同之處。(6分)

  答

  14.D “反襯”不恰當,應(yīng)改為“正襯”,以哀景哀情。

  15.相同點:同為想象別后之景,采用虛寫手法。(2分)(答出虛寫或者想象都給滿分)

  不同點:柳詞直抒胸臆,以千種風(fēng)情襯盡羈旅愁苦,人間別恨(2分,手法1分,分析1分);劉詩以想象之景結(jié)情,寄離情于山水(答出以景結(jié)情或者雙關(guān)都給分)。(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贈別閱讀答案 10

  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①

  錢起

  卑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

  徇祿仍懷橘②,看山免采薇③。

  暮禽先去馬,新月待開扉。

  霄漢時回首,知音青瑣闈④。

  [注]①時錢起為藍田縣尉,從長安歸藍田,王維(時任給事中)曾作《送錢少府還藍田》贈別。②懷橘,《三國志·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雹坜保阂安嗣。④青瑣闈:宮門上用青色裝飾的連環(huán)花紋,借指朝廷、皇宮。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下句中的“白云”與“白云生處有人家”(杜牧《山行》)中的“白云”含義有所不同。

  B.頷聯(lián)對仗工整,用典恰切,“仍”“免”二字相承,表意豐富,坐實了“卑棲卻得性”這句。

  C.頸聯(lián)上句意謂暮禽歸飛,先于錢起所乘的馬,用于反襯自己公務(wù)纏身不得早歸的憤懣。

  D.前兩聯(lián) 自抒懷抱以表心志;后兩聯(lián)敘晚歸情景,“暮禽”“新月”“霄漢”扣題中“晚”字。

  16.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鑒賞古代詩歌作品的'形象、語言、思路、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nèi)涵的能力。C項中“用于反襯自己公務(wù)纏身不得早歸的憤懣”這一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綜合頸聯(lián)上下句語意看,并無反襯關(guān)系,也無憤懣之意。

  16.①思鄉(xiāng)孝親之情!搬叩撊詰验佟保瑢懽约喝温毼⒐,求得俸祿.仍舊懷鄉(xiāng)孝親。②隨性自適,追慕隱淪之心。自己雖“卑棲”而能恬然自得;“看山免采薇”,有美麗山居風(fēng)景可賞,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暫可隨遇而安。③思念朋友,珍重知音之意。晚歸藍田,而時時回首身居長安的知音,可見眷戀之深。(每點2分,情感內(nèi)涵概括要點與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舉例分析各1分)

  贈別閱讀答案 11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①

  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②,三黜名慚柳士師③。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815),劉禹錫被排擠到荒遠的嶺南州郡,而柳宗元也再次被貶為柳州剌史。兩人同出長安南行,到衡陽分手,詩即為此而作。 ②[黃丞相]西漢時有個賢相黃霸,受漢宣帝信任,曾兩度出任地近長安的潁川太守,結(jié)果清名滿天下。③[柳士師]柳下惠為“士師”(獄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貶黜。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首聯(lián)采用工筆,把詩人同友人十余年屢遭挫折的經(jīng)歷展示出來,并為下文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條件。

  B. 頷聯(lián)以典明志。黃霸清名滿天下,而詩人“重臨”,則是流徙南荒,苦悶自嘲。柳士師“直道事人”三次遭貶,暗指詩人因堅守正義而遭打擊。

  C. 頸聯(lián)寫兩位遷客翹首仰望北回的大雁直至它消失,耳旁傳來哀猿的悲啼聲,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

  D. 尾聯(lián)“桂江”“連山”并無相連,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牽。寄離情于山水,同悵望以寫哀,詞盡篇中,而意余言外。

  15.試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賞析本詩豐富的情感。(6分)

  答

  14.A (A.“采用工筆"有誤,首聯(lián)寥寥幾筆,就把詩入同友人便道控折的經(jīng)歷與面出來了。)

  15.①頷聯(lián)化用黃丞相、柳士師的典故,表現(xiàn)自己和柳宗元無辜遭貶的悲憤之情,暗含對當政者的不滿;②頸聯(lián)通過描寫北回的大雁和悲啼的哀猿,抒發(fā)二位遷客的望鄉(xiāng)之情,也抒發(fā)了他們的離愁別緒;③尾聯(lián)“相望”“有所思”則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與友人深厚的情誼。(每點2分)

【贈別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杜牧《贈別》閱讀答案12-13

贈別二首 (其一) 閱讀答案及賞析10-01

杜牧《贈別二首(其一)》閱讀答案11-27

杜牧贈別二首(其一)閱讀答案10-07

沈凝之與商鋆的憶王孫贈別閱讀訓(xùn)練及閱讀答案09-28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閱讀答案及賞析10-11

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閱讀答案-錢起01-06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雨霖鈴》閱讀答案11-04

杜牧《贈別》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