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的解釋與造句
人們把這種將棗兒整個兒咽下去而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的吃棗方法叫做“囫圇吞棗”,用來比喻在學(xué)習(xí)上不求甚解,不加分析研究,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作法。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囫圇的解釋與造句,一起來看看吧!
【注音】: hu lun
【意思】:(húlún)完整;整個兒。
造句:
1、家遙不可及,在一個很遠(yuǎn)的地方,把我送回去的一切都囫圇吞下,無知而快樂,永遠(yuǎn)不會滿足。
2、他們成功的關(guān)鍵是嚴(yán)格自律,堅持做到每次只關(guān)注一個戰(zhàn)略性問題,而不是將各種話題囫圇地混在一起討論。
3、對此人來說,曾經(jīng)是寸時寸金。有一次為了趕火車,他一邊囫圇地吞咽早餐,又把報紙架在糖罐上,邊吃邊讀。
4、這種撫摸說明你的同伴是在囫圇的打扮自己。
5、過去的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3分鐘內(nèi)沖洗完畢,囫圇吞下一些谷物便匆匆趕去上班。
6、愛似糖衣,我囫圇吞下,享受剎那甜蜜的錯覺。
7、這只猴子囫圇吞下食物。
8、對付大型的蒼蠅,牠會從頸部下口,然后再從頭部把蒼蠅囫圇吞下。
9、我承認(rèn)那種混亂不能算好,可它已經(jīng)在醞釀,你只好把它囫圇吞下去。
10、最終,讀者不得已囫圇地接受了這樣一個理念:所有的痛苦經(jīng)歷對阿斯特里德而言并不是單純意味著傷害,同時也促使她更加堅強(qiáng)。
11、因而,當(dāng)他開始講課時,吃起來就象需要數(shù)小時預(yù)備的`一頓飯,只用了15分鐘就囫圇做出來了。
12、簡而言之,這些人不僅僅會把很多成功格言囫圇吞入,而且會認(rèn)為它們是絕對的。
13、不要囫圇吞下你的食物。
14、那人把水拿給他,他急切地喝了,之后又從那人手里成塊成塊地囫圇吞吃了許多生肉。
15、在車站讀書和在車站囫圇吃飯一樣時髦。
16、其囫圇電子相發(fā)生相變的溫度就是該超導(dǎo)體的超導(dǎo)轉(zhuǎn)變溫度TC。
17、倫尼停止咀嚼,囫圇咽了下去。
18、匆匆咽下,囫圇吞吃快速的且很少嚼的吃(食物);
19、早上匆匆忙忙趕著出門、打卡,中午時間太短只好隨便囫圇一頓。
20、先說這北京三怪之一的“羊四樣”,這羊四樣吃的時候講究的是囫圇吞咽。
21、吃豆人正囫圇吞下這些小燈泡。
內(nèi)容拓展:
囫圇吞棗
釋義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xué)習(xí)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tǒng)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語出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xì)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山侖吞個棗!
正音
囫;不能讀作“wù”。
辨形
棗;不能寫作“束”。
近義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反義
含英咀華 細(xì)嚼慢咽 融會慣通
用法
用來形容讀書不認(rèn)真。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辨析
囫圇吞棗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xué)習(xí)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
①囫圇吞棗偏重指作學(xué)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
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tài);囫圇吞棗不能。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醫(yī)生,很喜歡給別人介紹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紹生梨和棗子的功用時,說道:“吃生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對人的脾臟有害處。吃棗子則恰好相反,對脾臟有好處,對人的牙齒卻有害處。”旁邊有一個呆子聽了之后,馬上自作聰明地說:“我倒是有一個好辦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棗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們的害處!
那位醫(yī)生很感興趣,便問道:“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呆子得意地說:“我吃生梨的時候,只用牙齒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這不是可以讓生梨有益于牙齒,而避免了它對脾臟的傷害嗎?”旁邊有人聽了這話就問:“那么棗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為然地說:“這還不簡單嗎?等我吃棗子的時候,我就不用牙齒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這樣就可以讓棗子對脾臟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傷害牙齒!
醫(yī)生聽了反問道:“你吃生梨不咽,腸胃沒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齒呢?你吃棗子一個一個地囫圇吞下去而不咀嚼,腸胃能消化嗎?又怎么能對人的脾臟有好處呢?”這個呆子無話可說了。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囫圇吞棗”作為成語,通常用來比喻讀書和學(xué)習(xí)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棗子整個地吞下去一樣,并沒有真正成為自己的學(xué)問。
【囫圇的解釋與造句】相關(guān)文章:
囫圇吞棗解釋及造句08-12
囫圇吞棗造句11-18
使用囫圇吞棗造句03-20
用囫圇吞棗造句03-18
成語囫圇吞棗的造句04-02
囫圇吞棗怎么造句04-27
解釋的解釋及造句07-02
囫圇吞棗造句(精選60條)03-16
請用囫圇吞棗來造句03-18